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江苏角逐软件名城:从“全国首个”到“数量第一”

发布时间:2024-02-20 16:56:00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新年伊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就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评估结果发布通告,14座中国软件名城里江苏“独中三元”,分别是南京、苏州和无锡。

  事实上,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也是软件大省,而软件产业、特别是工业软件更是建设制造强省的关键支撑。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省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工业软件产业链实现业务收入3259.8亿元,同比增长15.2%。

  实施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19条举措、印发《江苏省软件名园管理办法》、启动软件产业政策宣贯解读环省行……开年即开工,江苏软件产业建设快马加鞭。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也提出将推动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

  南京捷足先登

  “软件大道”,是南京首条以产业名称命名的道路,全长5.3公里。每到早高峰,“码农们”四面赶来,涌向沿线的软件企业。

  南京,是江苏最早发力软件产业的城市。2001年,在软件业务收入仅有18亿元时,南京就提出“十五”期间破百亿并如期实现。4年后,该市正式对外宣布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并举办首届南京“软博会”,把软件产业定位为“第一优先鼓励发展产业”。

  到2010年,南京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此后,当地精心布局的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一谷两园”成形。

  在产业环境虹吸下,头部软件企业接续落地。中兴通讯、华为两巨头率先选址落户。这些年来,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等一批头部企业也入驻南京,反哺中小企业,形成“以大带小”的集群式发展格局。

  目前,南京聚集涉软从业人员约85万人,拥有重点涉软企业4000家左右,市内53所高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2022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上榜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该市软件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居江苏省第一。

  “软”实力的背后是“软环境”。《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3)》显示,南京在政策环境、专项基金设立指标上得分第一。过去两年,《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先后出台,进一步助力打造软件产业好生态。

  在南京的示范作用下,自“十三五”开始,江苏软件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江苏软件产业规模首次过万亿。在这前后,苏州、无锡两市也接连荣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江苏全线布局

  苏州从2012年开始申创“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20%。在2018年工信部组织的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实地评估中,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苏州市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给出了高达106.7分的评估成绩。次年,苏州获评工业软件方向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北向濒临旺山、东向距太湖仅两公里,太湖软件园所在的片区依山傍水。这里既有好风景,也有好产业,一批又一批软件企业相继落户,产业集聚效应得以彰显。

  通过科学布局、错位发展,苏州形成了以金鸡湖软件产业园、太湖软件产业园、苏高新软件园等为代表的工业软件核心集聚区。此外,苏州还建成江苏软件名园2个、省级信创先导区3个、省级互联网众创园6个、省级“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16个,推动首批22个市级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紧随其后,“中国物联网之都”无锡在2021年获评物联网和平台软件方向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无锡入选,亦实至名归。人民网注意到,当地在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业态领域进行创新实践,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2023年,无锡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

  全线布局,遍地开花。早在2007年,江苏即最早以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来加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当前,江苏以南京、无锡、苏州为中心形成软件产业集聚带,常州、镇江、南通的嵌入式软件,宿迁、扬州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江苏软件产业正向“苏皖”及“苏沪浙”方向联动,形成“沿长江软件创新走廊”。

  如何以一市之力实现软件产业万亿突破?南京正加紧破题。

  “着力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在扩大产业规模上下功夫,加快集聚一批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在去年举办的中国工业软件供需大会暨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上,南京市市长陈之常提出了上述发展目标。

  按照南京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突破1万亿元,涉软从业人员超110万人,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工业软件发力

  在软件行业中,工业软件占比不大,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对于正在建设制造强省的江苏来说,务须“软”“硬”兼备。

  作为工业领域操作系统的开发企业,南京翼辉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工业操作系统的产业规模目前不到千亿,但若将其作为基座向工业装备、智能制造场景衍生,未来可望扩大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在汽车制造业,不管是上规模的整车厂,还是多品种小批量的中小企业,其生产计划和实际都存在一些差异。”无锡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峰说,“基于此,我们研发了工厂仿真与实时优化软件,可提前预演验证生产计划,让工厂降本增效。”

  除了“智慧生产”,工业软件还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赋能“智慧生活”。在软件算法支撑下,苏州“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等智能交通场景可触可感。

  瞄准高端工业软件,抢抓产业新赛道。这些年来,南京一大批工业软件企业以丰富的工业场景为磨刀石,以新制造业的有效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云、AI、大数据、先进网络等新技术,更换科技竞争的赛道。目前,南京工业软件产品广泛应用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力能源、钢铁、航空、航天、船舶等重点行业。

  此前,江苏已将工业软件作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列入全省软件产业规划。超前布局也让江苏收获硕果:2023年,江苏完成工业软件业务收入3259.8亿元,同比增长15.2%,高出软件业全行业增速5.7个百分点。

  去年12月底,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从6大方面共19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重点强调了“支持创新产品首试首用”。

  “江苏在软件产业方面还有很强的后劲,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与互联网大数据息息相关,需要从产学研用各方面协同做好规划。”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唐金辉认为,致力打造“研发—应用—迭代”良性发展生态,江苏还可以做得更好。

  已有“量”多,更要“质”优。江苏明确,到2025年,全省软件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6万亿元,培育10家百亿级头雁型软件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集群。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