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程再启 江苏科技创新潮正涌
开年即开工,开工就是实干。从“新春第一会”到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连日来,江苏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号角嘹亮。新征程上再出发,放眼全省,以科技创新为笔,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正被描绘得愈发鲜亮。
创新主力百花齐放
从大年初五开始,江苏科迈液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就陆续到岗,拉开了新春奋斗的帷幕。企业目前已是满负荷生产。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迈液压在国内最早研发出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矿山设备、市政车辆等领域,能实现在复杂工况下多执行机构高精度复合动作控制完成作业任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一季度是工程机械企业生产最忙碌的时候,我们正在全力保障产品供应。”该公司负责人说。
位于南通的势加透博洁净动力如皋有限公司,同样正加足马力,加速生产燃料电池无油离心空压机。“空压机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具有设计难度高、故障率高、功率密度需求高等挑战,是产业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周舒琴告诉记者,公司自2019年正式运营起,就始终专注无油叶轮机械的研发及产业化,每年研发投入超过产值15%。5年来获得相关专利近百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级增压+高速直驱+动压气浮轴承”的全新设计思路。“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年产5万台无油叶轮机械,实现科创板IPO,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持续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在我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创新赛道。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0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省先后出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0条政策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12条措施,深化高新技术企业“两减两增”便利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5.1万家;开展“企业创新服务月”活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约占全国的17%;举办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新增科技贷款超2200亿元,发放“苏科贷”超100亿元……一项项硬举措之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新年再出发,我省也将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组建10个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和8家概念验证中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万家。
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郜军看来,企业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需要继续扮演好三个角色。“作为出题人,要紧贴市场需求、技术需求开展科研,让技术创新更加精准高效;作为出资人,要加强在人才培养、科研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形成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团队;作为受益人,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产业锋芒渐显
江苏“新春第一会”指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既要关注产业的未来,又要布局未来的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日前,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第一年做出产品样机,第二年形成批量销售,2023年销售10亿元左右……2020年年底由江苏产研院/长三角国创中心引进,并采用“拨投结合”方式进行培育孵化的芯三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无疑是未来产业强劲潜能的真实写照。“碳化硅行业正在井喷。未来,光伏、动车、电源等多领域都会用到碳化硅芯片控制元器件。其中,外延环节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目前约占碳化硅产业价值的30%。”该公司执行总监韩跃斌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经实现了6至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的自主安全可控。“我们希望为江苏成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地积极贡献力量。”
去年11月份,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打造“10+X”未来产业体系。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规划部相关负责人郭建路看来,打开未来产业新空间,在该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江苏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细则规划,明确每一个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实现超前布局;建立未来产业专业化园区,让项目更好落地,形成集聚效应;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江苏现有产业基础很大部分基于化石能源。因此,合成生物学或将成为江苏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积极针对江苏合成生物学作相关战略研究。
关于未来产业,更多的江苏作为已在路上。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李子阳透露,近期,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未来3年,我们将推进100项前沿技术、研制100项标准规范、开发100个应用场景、培育100家示范企业、升级100家科创园区,建立从‘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主承载区加速奔跑
全国重点实验室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中国科学院麒麟园区基本建成,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和8家“中国科学院系”研究院入驻;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40家,与省产研院共建专业所1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正加速奔跑。在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中,南京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居全国第4位。
“南京将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南京市科技局局长赵成军表示,接下来,南京将积极锻造“创新链”,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EDA、高性能膜材料等平台建设,深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培育;提升“产业链”,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4266”产业体系;激活“资金链”,持续深化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出台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强“人才链”,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和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努力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等。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过去的一年里,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佳音不断:行业首个“智驱安全网络”一体化架构的大网级应用,两项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重大应用,6G全频段全场景普适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5G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国内首款内生安全200G DPU芯片、内生安全拟态调度器芯片等系列重大成果相继发布。“我们将深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紫金山实验室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表示,未来,实验室将全力推动一批领先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东数西算、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应用场景开展应用。同时,结合紫金山科技城和紫金山科技产业发展集团的创建,引入“拨投结合”等新机制,打通实验室科研成果与重点行业需求之间的壁垒,探索出一条贯通式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紫金山实验室新模式,赋能江苏相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洪姝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