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北疆大地动能澎湃。
在赤峰市高新区元宝山产业园,远景投资建设的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百万吨级绿色零碳制氢项目正在准备春季开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 ,该项目获得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
“我们深挖绿电制氢产品应用场景,聚焦核心技术,吸引慕帆动力等企业入驻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区,形成了属地化的绿电制氢产业链。”远景赤峰零碳制氢项目负责人侯勇介绍。
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内蒙古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跨越发展,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拓展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全区新能源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70.1%,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9%,新能源产业成为引领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向“新”而行,聚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这正是内蒙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引发会场内外广泛热议。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包头市塞北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表示,要将创新作为引领东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新赛道,拓展新优势。
王斌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产业绿色发展研究部主任白卫国建议,内蒙古要保持战略定位,科学统筹,推进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能源、稀土、乳业、草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聚焦“两个基地”建设,推动能源、农牧业、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优化升级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等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蒙古,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来自自治区决策层的声音铿锵有力——
“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内蒙古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必须积极抢滩布局,率先在一两个点位上取得突破,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放眼内蒙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部署掷地有声——
2024年呼和浩特市将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未来信息产业、未来空间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健康产业、未来能源产业“五大领域”,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
包头市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陆上风电装备、氢能储能、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重卡及配套、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五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同步布局氟化工、军民融合、数字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鄂尔多斯市抢滩氢能新赛道,实施氢能产业发展3年行动,全链条、终端化布局氢能产业项目,建设全国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区,打造现代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示范基地。同时积极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电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自治区东部五盟市之一,通辽市与东北三省往来密切。目前,通辽市正聚焦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铝镍硅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玉米生物等优势主导产业,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的同时,以创新成果引导产业、升级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立足于长远,着眼于未来,奋力于当下。站上新起点,全区上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锻长板、补短板、壮集群、强支撑,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实现经济新跃升。(记者 康丽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