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一季度辽宁省新增贷款1118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12 14:42:00来源: 辽宁日报

  近年来,辽宁省金融系统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认真落实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金融系统持续发力保持信贷稳定增长,全省实际新增贷款3053亿元,国有大行贷款增量和增速均创近七年新高。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增贷款1118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行贷款同比增长10.27%,精准有效的信贷服务支撑了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4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主要负责人围绕“落实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落实货币信贷政策

  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金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负责人表示,将引领全辖金融机构落实好货币信贷政策,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

  在总量上稳定信贷增长。年初以来,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央行低成本资金119.73亿元,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将继续强化政策工具运用,引导全省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金要素保障。

  在存量上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金融供给需要更好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激励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资金,将信贷资源从僵尸企业、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中有效释放出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结构上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坚持把信贷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和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健全金融支持制造业政策框架,持续加大金融对先进制造和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还将引导金融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聚力攻坚,在普惠、绿色、养老等方面谋篇布局,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快推进。

  在价格上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综合融资成本。将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规范利率定价,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支持投资和消费。

  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打好打赢攻坚之战

  “坚持把辽宁所需和工行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信贷政策,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一季度末,工行辽宁省分行各项贷款突破4500亿元,达到历史峰值,三年行动开始以来净增长835亿元,制造业、绿色、民营、普惠等各项贷款均实现高速增长。工行将加大信贷资源投放力度,支持辽宁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工行辽宁省分行负责人介绍。辽宁工行将坚守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充分用好货币政策,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振兴发展共建营商环境,坚持合理让利,加大普惠信贷供给,打造企业开户绿色通道,为新办企业定制结算惠享服务方案,提供全产品特惠金融服务。

  农行辽宁省分行负责人表示,辽宁农行将紧扣打造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机构多、人员多特别是广泛覆盖城乡的优势,努力在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助力县域“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中体现农行担当,今年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10%。今年将继续围绕高标准农田、种业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进一步加大贷款投放,全力支持辽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聚焦22个涉农特色产业集群、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推广整体授信模式,加快推动集群授信县域全覆盖,助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同时,持续推动金融人才“驻县帮镇扶村富民”行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发挥全球化优势,当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中行辽宁省分行负责人提出,将积极发挥中国银行“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 综合服务”机制优势,打通境内境外两个市场,运用海内外联动融资产品和金融工具,充分响应进出口企业保订单、拓市场、扩规模等方面经营资金需求。同时,积极用好外汇展业试点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币高水平便利化政策,着力提升跨境结算服务效率。中行辽宁省分行还将持续优化银行卡支付受理环境,加强与特色零售、餐饮、文旅产品等商户合作,提升在机场、火车站、大学城等来华人员聚集处的外币兑换服务水平。

  建行辽宁省分行负责人表示,要着重做好“五篇大文章”,不断加强金融供给。强化“科创评价”体系运用,推动专利、技术等“软实力”转变为企业融资的“硬通货”,助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等项目支持力度;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综合运用线上信用类、抵押类等多种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健养安”养老品牌建设,推进网点环境“适老化”改造,为老年客群提供更有温度的陪伴式服务;加力支持“数字辽宁”建设,在“辽事通”“阳光辽宁”等系列平台建设、运营方面,不断深化、探索数字金融能力建设和输出路径。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