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市地方标准《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地名规划编制,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和《地名管理条例》《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相关内容,与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衔接,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12月26日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地名规划编制标准》(DB11/T 1362—2023)(简称《标准》)。
《标准》对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片区,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车站,公园、广场及其他类型地理实体的地名规划编制与地名命名做了具体规定。《标准》中的新规定是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以及多年地名规划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
重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优先使用传统地名。《标准》强调在全市范围内保护地名文化遗产,落实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保护措施,充分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做到“旧地名能留则留,以示乡愁”,并在采词用字上做出相应规定。
此次优化原《标准》中地名命名“五不原则”:即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不得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地名;不得使用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品牌、商标名称等作地名;不得直接使用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不得使用北京市域外的行政区划名称作地名。
《标准》对于地名重名问题,遵循大严小宽的原则。高速路桥梁、隧道,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及其桥梁、隧道,地名片区,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公园,主要河渠等,规定在全市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名;而对于城市支路以下层级的道路、小型公园等,规定在区级行政区域内不重名,但两区交界区域的城市支路、小型公园应避免重名。
增加地名通名类型,保护地名多样性。《标准》在原有“大街”“街”“路”“巷”等通名基础上,道路增加“大道”“胡同”“斜街”“小街”“夹道”等通名。在原有“公园”通名基础上,公园增加“园”等通名。并明确各类通名的使用范围和规则。例如,“胡同”可用于具有北京传统四合院风貌的道路;“大桥”宜用于城市主干路及以上级别道路所跨河流桥梁,且桥梁长度大于200米。
加强片状地名命名,规范地名片区划分标准。《标准》发挥地名片区的指位、辨识作用,强调在地名规划中对地名片区进行命名,提出地名片区充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街区基础上划分地名片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