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培育“海归”创新创业热土,南京这样干

发布时间: 2024-06-19 11:43:00 来源: 江苏经济报

  人才聚,事业兴。6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以下简称“南京留交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大会现场,一个个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一场场高层次人才对接会、一份份人才就业与需求报告,无不释放着南京这座古都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强烈信号。

  搭建人才与企业交流对接桥梁

  本届留交会主题为“宁聚海内外英才 赋能新质生产力”,鲜明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搭建平台大力引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促进海内外创新资源落地转化。大会开幕现场,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在致辞中说,当前,南京正锚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目标,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根基。在此过程中,南京坚持把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送出政策“大礼包”、打造事业“大舞台”、推动服务“大提升”,着力构建国际化的人才生态圈,吸引更多人才来南京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各项人才洽谈对接、特色活动也同步举行。作为本次南京留交会的首场活动,2024年度“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于6月17日先期举办。大赛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340名留学人才报名参赛,最终32个创业项目突出重围,通过路演介绍、产品实操、互动问答等方式展示了他们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市场潜力。大赛的优胜选手还将获得丰厚的奖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创业计划书修改、项目路演辅导、载体对接等创投融资服务,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近年来,我们以赛为媒构筑海外创新人才交流对接的桥梁,海外人才创业大赛举办至今,已为数千名海外人才搭建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服务,近百人入选南京重点人才引进计划,130余名获奖选手创办的科技企业在南京落地生根。”南京市人社局局长孙爱军对记者说。

  在6月18日举办的海内外博士项目对接会上,近300名国内博士、40家优秀博站单位参展,现场共提供博士后招收岗位401个、博士招聘岗位476个。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单位的招聘窗口前已聚集了不少博士人才等待对接洽谈。“公司正处于业务上升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求贤若渴,本次招聘岗位数不设限制,多多益善。”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骆敏舟告诉记者,公司主要做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活、医疗等场景的各类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工作,迫切需要软件、算法、机器、电子等方面学科的人才,希望借助留交会这样的平台吸纳更多海内外人才,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人才基石。

  营造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生态

  南京历来是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近三年年均新增留学归国人才7300人以上,累计建成各级留创园40家、核心孵化面积近110万平方米,落地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800个,孕育出世和基因、江行联加、地平线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全面成长的“双向奔赴”。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才正是因为留交会而与南京结缘:通过南京留交会引进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邵阳,在南京创办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5人创业团队成长为现在超1500人的高新技术企业;留德博士余凯应邀来到南京留交会交流洽谈后不久,回国创立人工智能明星企业地平线,并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现已扩展到600人,有力支撑地平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车规级AI芯片大规模前装量产的企业;南京留交会引进的世界著名计算机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江川,在南京创办了江行联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成长为电力能源数智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并累计完成5轮数亿元融资……

  记者在采访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归国人才对南京创新创业环境的一致认可。“回国创业10年来,蓝舰科技能够从一家人工智能原创技术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既得益于南京雄厚的基础科研资源和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关心与支持。大到针对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服务,小到一次次日常的亲切问候‘小余,有什么困难吗?’‘小余,有事不要自己扛,跟我们说’……”回望在南京实现创业梦想的历程,蓝舰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余海涛感慨万千。他表示,蓝舰科技是南京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未来将继续把南京作为发展地,在科技推动跨学科研究、跨界融合解决现实问题、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造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高地

  2023年6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强市。今后数年,南京市将系统构建“4266”产业体系,即4大支柱产业、2个国家级集群、6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新赛道。当前,南京“4266”产业体系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如何?尚有哪些行业紧缺人才?大会现场,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卓小琳发布《2024年度南京市“4266”产业体系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通过广泛调研,我们选取了339个岗位列入紧缺人才目录,其中最为紧缺的岗位有103个,例如飞行器设计与制造、AI算法工程师、智能制造管理、企业法务专员、海外销售等。”卓小琳表示,在各项人才新政、各类人才活动及社会各界共同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的努力下,南京的人才供需整体趋于平衡,然而创新型产业人才依然存在紧缺现象,专业技术型人才和具有突破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阶段企业发展最为需要的智力资源。

  “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数量持续攀升,且回国人数已显著超过出国人数。从求职行业分布看,互联网、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留学回国人员的热门之选;从招聘需求侧看,数字经济与民生行业的蓬勃发展,正促使需求岗位逐渐从技术岗位向管理职能岗位转变,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同道猎聘集团副总裁把冉说。对南京而言,未来应如何吸引更多归国人才落户南京,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把冉建议首先要持续打造南京留交会这样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与项目、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在其擅长领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回报。此外,还应推动市场政策结合,为人才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实施精准引才计划、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等措施,为留学回国人员营造良好的就业与发展环境。(周凯航)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