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坐落在大学里的长春”如何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6-24 15:09:00 来源: 人民网-吉林频道

  很多人形象地说“长春是一个坐落在大学里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

  丰富的科教资源,成就了长春在“人才第一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也为创新第一动力提供了丰沛的内劲。

  在6月21日举行“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联回答了长春市如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突破发展优势等相关问题。

  “目前,长春市形成了‘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3家科研机构+49所高校’的创新基础力量。”王子联介绍,自去年开始,长春市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历史性重塑创新发展格局,把地校院企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突破2000项、增长1.4倍,取得了氢能列车、双飞翼无人机等一批国际、国内首创性成果,长春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第31位。

  据悉,当前,长春市正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建设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两大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王子联介绍,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突破发展优势方面,长春市重点做了四方面工作:

  ——围绕国家战略抓创新源头。当前,长春市正加快推进现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注重发挥一汽、长客等国家级“链主”企业作用,实施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比如一汽自主研发的超高速电驱、全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实现了领跑。未来,将争取更多全国乃至全球原创性的成果和技术在长春产生、应用。

  ——围绕科技成果抓转化应用。根据统计,长春市每年产生科技成果1万项左右,其中包括一些概念性、理论性的成果,充分发挥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委员会作用,市长、校长、董事长“三长联动”,狠抓成果供需的精准对接,去年本地转化达到2050项,力争“十四五”末本地转化达到4000项左右。

  ——围绕成果转化抓平台建设。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科技产业园区,推动成果生成项目和企业。集中全市优质资源,重点打造北湖未来科学城,建设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集成果展示、孵化、转化、路演、风投等功能于一体,和周边的基金小镇、专利交易中心、智慧法务区连点成片。同时,建设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招引落地一批医药研发、生产项目。

  ——围绕支持创新抓投入引导。去年以来长春市出台了创新17条、汽车10条、光电20条、医药7条、文旅10条、数字6条等政策措施,拿出30多亿“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和产业培育,为陈学思等7位院士提供了每人1000万的项目资金支持。建立了种子、天使、创投、产业基金,已投资项目249个、投资额达到80.5亿。

  “我们坚信,只要一以贯之把创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长春振兴突破的新路来。”王子联说。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