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6个多月的实习,拿了各种专业竞赛奖项,各门课程成绩也不错,有了这些条件又赶上了好政策,大学毕业就拿到了职称。”近日,工作满一年,见习期刚刚结束的小伙陈龙,回忆起大学时光,自觉没有虚度,收获满满。他是安徽工业大学产业工程师学院培养的毕业学员,不同于其他职场新人,去年他从安工大机械学院毕业时,就获得了助理工程师职称证书,实现了“带着职称去就业”。
“产业工程师学院”是一个创新之举。马鞍山因钢设市,工业企业众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但现实中却存在高校毕业生素质与企业实际需求错位的问题。2021年开始,马鞍山市陆续在安工大等三所本地本科高校试点建设产业工程师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
“去年我们学校建设了产业工程师学院,这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创举,我们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设置产教融合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相结合。”安工大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黄仙山说。
据了解,马鞍山市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试点高校产业工程师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学校主体、服务企业”的思路,结合产业发展和各高校专业特色,选择人工智能、机械设计智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近20个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引入重点企业参与编制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和课程设计等,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需求精准对接。建立“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实现高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双向挂职兼职,提升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企共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243个,建设工业机器人、VR、非标自动化等一批实验平台,并鼓励校企构建定向合作培养模式,目前3所试点高校与市内5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同时,马鞍山市依托产业工程师学院开展职称制度改革,针对在校学生评审实际,创新职称评价体系,合理调整参评条件,学生在实习实践、省级以上竞赛奖项、发明专利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可申请工程系列职称证书,不受是否毕业的限制。该市还创新组建了全省首家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围绕试点专业,组建由高校、企业、政府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专家库,评审采用全省统一网上评审平台,专家线下会审,集体评议,评审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公示无异议的学生颁发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职称证书。
“大学四年不仅拿到了毕业证、学位证,还拿到了职称证书,‘三证’齐发,感觉大学没白读,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个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认可。”暑假后刚读研二的安工大机械学院学生王伟康,去年自本校毕业就拿到了助理工程师职称,“虽然选择了读研,但是职称在未来肯定是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加分项。”
“探索开展产业工程师学院的建设,是为了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贯通。目前三所试点学校的产业工程师学院已培养了530名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普遍好评。今年,三所产业工程师学院试点高校共有2100名左右毕业生申报职称评定,预计培养1300名左右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马鞍山市人社局副局长宋冰介绍。未来,该市将继续推进高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推进职称评审标准改革,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努力培养出各产业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记者 贾克帅 朱 芳 罗广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