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灯不亮了,傍晚前能不能修一修?”11月8日下午,在淮北市烈山区杨庄街道新杨社区“居民会客厅”,62岁的居民齐秋亮向“一岗通办”专员孙婉婉反映。孙婉婉联系社区网格员实地查看后,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社区“事事灵”服务队维修员闫永进和平兆虎,两人迅速挎着“小背包”、携带梯子,赶到体东片区8栋三单元维修处理。
“一杯茶的工夫就修好了,‘居民会客厅’的服务真贴心。”齐秋亮高兴地说。
今年4月,新杨社区搬掉办事柜台,撤走隔断和窗口,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件事只进一次门、只找一个人”的“居民会客厅”。
“以往群众来办事,根据办事事项,分别在民政、社保等各个窗口办理。”新杨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艳说,一方面,社区干部被动地坐等群众上门办事,下基层走访时间不足;另一方面,不同窗口间的业务互不相通,办事效率相对不高。
为解决基层人手不足,提升为民服务效率,今年以来,烈山区将“居民会客厅”融入社区治理,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辐射带动街道、社区、小区、楼栋4个层面,实现全区16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如今,在烈山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摆放沙发、绿植、饮水机等,如同客厅一样温馨,居民上门直接与办事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
社区将原有的五六个办事窗口减为一两个“一岗通办”专员,推行“动态化值班、常态化走访”工作模式,使大部分人力能够下沉基层,零距离服务群众。“‘一岗通办’专员经过培训,能够现场解决群众的大部分诉求,少量难题转交,由专人跟踪处置,群众不用再次上门。”烈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程文昱说。
为确保群众在“居民会客厅”反映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下半年,烈山区在新杨社区试点创新“小背包”服务——社区干部和网格员成为“背包客”,“小背包”里装有民情日记、政策宣传页、维修工具等,随时上门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
通过打造“居民会客厅”,烈山区16个城市社区精减下来的49名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下沉一线,由原来“等人来、找我办”变现在“上门去、我来办”。目前,全区已累计接待服务群众13258人次,解答政策咨询6728次,群众办事时长平均缩短47%。(记者 吴永生 武长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