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来安县杨郢乡陡山村,紧靠余六路的祥来家庭农场内,一个个熟透的冬桃黄里透红,缀满了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农场负责人孔祥来带领果农们穿梭在果园间,正忙着采摘、挑拣、分装,并将一箱箱包装好的冬桃搬运上停靠在路边的货车。
“修路前,大车进不来,来不及卖的桃都烂在地里,心疼啊!”孔祥来抹了把汗水,指着路边的货车讲述以往种桃的辛酸。
陡山村地处江淮分水岭,非常适合冬桃生长,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他种了近20亩冬桃,以前大车进不了村,每年都要为冬桃的销售“挠头”,只能用手扶拖拉机一车车向县城和镇上倒腾,费时费力。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承载着多少农家人的致富梦。
来安县交通局局长徐涛介绍,2020年以来,来安县依托江淮分水岭独特地理环境,斥资3.47亿元,建设以余六路为主,全长25公里的北部旅游环线,串联起来安北部山区的旅游景点,促进了当地种养殖业发展,一大批民宿、农家乐、采摘园应运而生,打通群众“致富路”。
从过去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到如今条条平坦的马路通往家家户户。谈起家门口余六路的变化,孔祥来和村民个个眉开眼笑。“以前进城要绕很远的路,现在二十多分钟就能到县城,新鲜的冬桃、黄桃畅销全国各地。”孔祥来说。
路通了,车多了,人也来了。“如今,节假日还有众多游客来我这采摘,再也不用愁销路了,我去年也将种植面积扩展到50多亩。”孔祥来对发展冬桃产业满怀信心。
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来安的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农业因路而兴。今年10月,在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里,来安县“‘四好农村路’绘出乡村振兴大蓝图”入选其中。
初冬时分,江淮分水岭染上了一层色彩斑斓的颜色。从空中俯瞰,来安县北部旅游环线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潜行山间,连接起广袤城乡,更串联起机遇与希望。
“北部旅游环线代表着我县乡村道路的最高标准,是我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标杆。”徐涛说,近年来,该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构建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大交通格局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养护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
并且,在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来安县坚持以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为抓手,坚持建管并举,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扎实做好绿化养护、路面保洁、边沟清理、边坡整治、附属设施维护等工作,全县交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统计,今年来安县投资约1.02亿元,完成“四好农村路”民生实事建设任务118.325公里,提质改造11.452公里,养护工程106.873公里。
期间,开通了城市公交线路6条,运营公交车77台,城乡公交线路30条,运营公交车105台,所有建制村公交车通达率达到100%,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
如今这张铺陈在来安大地的公路网,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紧密串联,与农户住家、产业园区、山水景观巧妙融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风景路、致富路、幸福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