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北京人艺发布2025年演出剧目 《茶馆》将被搬上银幕

发布时间: 2025-01-13 09:23: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尹星云)1月8日,北京人艺召开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北京人艺2024年累计上演剧目35部,共计509场,涵盖古今中外各类题材的原创作品与经典再现;2025年,北京人艺将推出一系列优质的剧目和丰富的活动,与观众一起拉开大幕,开启新一年的共同创造。

  从经典恢复,到原创新排,今年北京人艺每一部作品都看点十足。今年首部新排作品,冯远征导演,陆璐、杨明鑫、金汉、周帅主演的小剧场剧目《罗慕路斯》将于1月18日与观众见面。今年,“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正式启动,计划在近三年内,每年对1-2部经典剧目进行重排,恢复上演。今年的首部恢复剧目是《风雪夜归人》,这部由戏剧家吴祖光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剧作曾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人艺上演,此次将由全新阵容进行现代演绎,本剧将于4月底再登首都剧场舞台,完成一次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回归。第二部经典作品老舍名作《骆驼祥子》将同时作为文旅部经典剧目恢复项目,于7月中旬全面焕新呈现,向观众展示北京人艺经典作品常演常新的面貌。

  8月至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将有新排作品与观众见面。9月中下旬,由徐昂导演的莎士比亚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将集中青年创作力量,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展示新一代创作班底的实力。同时该剧也将作为今年“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的重点剧目和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开幕演出。11月中旬,唐烨、龚丽君导演,新排剧目《小郡之秋》将亮相曹禺剧场,这部作品由卢燕翻译,首次在国内授权上演。同时多部小剧场新排作品也在筹备之中,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人艺都将以多剧场演出模式,丰富假日演出市场,满足观众不同的观演需求。在北京人艺院庆日期间,四个剧场将同时演出,邀请观众一道为人艺庆生。

  围绕今年重要纪念日,北京人艺策划了专题纪念演出。在曹禺诞辰115周年之际,濮存昕、唐烨导演的《雷雨》将于九月在曹禺剧场开启纪念演出,这部作品以诗意的舞台语汇,解密曹禺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怀和精神内涵。12月,为纪念焦菊隐诞辰120周年,镇院之宝《茶馆》将在首都剧场开启纪念演出,该剧由林兆华担任艺术指导,杨立新担任执行艺术指导,北京人艺经典阵容上演。同时今年9月至11月“大戏看北京”展演季期间,《罗密欧与朱丽叶》《老式喜剧》《雷雨》《小郡之秋》《燃烧的梵高》《酒店轶事》《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霸王别姬》等集合了中外经典和新创剧目的一大批作品,都将先后上演,从多角度展现北京人艺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今年,北京人艺在高清戏剧电影领域也实现突破。《茶馆》《哗变》《正红旗下》等剧目已经完成录制,并有部分取得放映许可证,计划将在年内与观众见面。

  新的一年,首都剧场仍然在立足经典的基础上实现守正创新。冯远征导演的《杜甫》,冯远征、闫锐导演的《正红旗下》《张居正》,任鸣导演的《全家福》《哗变》,唐烨导演的原创京味儿大戏《永定门里》,顾威、闫锐导演的《天下第一楼》等剧将上演。

  坐落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曹禺剧场,不仅拥有现代化的设施,也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作品。新创剧目、经典新排先后亮相,让这座剧场继续在新的一年展现北京人艺的创作活力。跨年新作、徐昂导演的《迷幻》自上演伊始即迅速累积人气,让观众在抽丝剥茧、层层翻转中感受到解谜的乐趣,叩问人生的课题。2月,冯远征导演的新排版《日出》将再次上演。接下来,《悭吝人》《洋麻将》《海鸥》《老式喜剧》等剧也将如约而至。

  近年来,北京人艺在小剧场领域频频发力,形式多样的探索、打破常规的创新,收获观众认可。这些作品都将在新的一年继续接受观众检验。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今年将上演《我可怜的马拉特》《情人》《哈姆雷特》《我爱桃花》《燃烧的梵高》《酒店轶事》《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等剧。人艺小剧场今年将上演《赵氏孤儿》《长椅》《晚安,妈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霸王别姬》等剧。

  今年,北京人艺将继续积极“走出去”,让外出巡演实现常态化。国内巡演方面,以辐射京津冀,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为目标,《悭吝人》将参加天津“蹦豆儿”喜剧节的演出,同时还将选派剧目赴陕西参加“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巡演方面,北京人艺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向外国观众展示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感受中国戏剧的当下表达。今年的“请进来”同样精彩,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将在金秋十月继续和观众见面,今年的邀请展将在戏剧展演、艺术讲座、专题展览等板块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戏剧交流的维度,届时将首次举办国际戏剧大师工作坊,和国际戏剧人共同孵化,助力本土创作。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