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起白大褂,他是专注种业研发的科学家;
卷起裤腿,他是和老乡打成一片的“田秀才”。
作为一名天津市政协委员,履职的道路上,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于福安永不疲倦。
“俺特意从乐亭赶来,去年种的稻子都是深褐色,也不知道咋回事?”“咱农民都是看天吃饭,灌浆期赶上低温阴雨有啥法子不?”上个周末,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三楼会议室传来一阵阵淳朴的乡音,来自京津冀周边的几十个稻农赶来参加于福安组织的培训交流会。无论是选择品种,还是田间管理,于福安都是稻农心中的“万事通”。
于福安深知,每一个新稻种的诞生,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理化指标测试。这不仅关乎稻米的产量,更关乎其口感和品质。“比如直链淀粉含量过高,米饭就会偏硬,口感就差。”基于这样的科研理念,于福安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兼顾普通大米和糯米特点的“软米”品种,并在津南、宁河、宝坻等地开发了种植示范田。这种软米柔软好消化,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
近年来,于福安带领团队积极推广“北稻南种”,让小站稻的芬芳飘向了更广阔的土地。
“在南方中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种植北方水稻更为适合。”去年,于福安团队先后走访了云南、重庆等地区,让天津小站稻成功落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粮食种植结构,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小站稻正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中国水稻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致力于种子“芯片”研发推广,为农民增收致富“带头引路”。2024年,于福安带领团队完成7200亩水稻种子繁育工作;开展多生态区广适性育种,在河北省秦皇岛、辽宁省东港、吉林省松原设立试验基地,育成稳定品系32个;组织观摩培训交流会累计30余场,指导稻农1500余人次。
“今年两会,我尤其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并带来了‘关于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提案。我会总结过去一年来自基层的工作心得,把稻农的声音带到会上,守护天津稻田、扎根乡土中国,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于福安表示。(记者 李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