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因地制宜兴业富民 江苏百强县(市)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 2025-02-13 16:24:00 来源: 新华日报

  春节假期刚过,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高温新材料产业园内,江苏齐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条长近百米的生产线飞快运转。

  “该产线是不定形耐火材料领域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企业生产厂长孙国德介绍,这一条产线就能实现进去原材料、出来成品。“以前一条线需要七八人,每天产能只有40到50吨,现在这条生产线只要3人就能运转,每天产能达100吨,目前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

  着眼经济发展高质量,姜堰正全力推动“产业提级”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千亿姜堰的产业底座。”姜堰区委书记孙靓靓表示,该区正围绕做强汽车零部件及油气装备、医药及医疗器械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器等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

  县域经济强是江苏发展的鲜明特色。2007年,国内第一次诞生3个“千亿县”,全部来自江苏。2022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在这里,一秒钟内,可以完成2台手机的生产和1颗芯片的封测;而一分钟内,45台笔记本电脑即可组装完毕。近年来,当地深耕实业、向实向新,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成为主导产业,到精准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新型光伏新赛道,规上工业总产值在万亿元新台阶上持续攀高。

  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江苏前十占6席,前百占24席,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1月,江阴市统计局发布消息,202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26.13亿元,继昆山之后,江阴成为全国第二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县域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政策引导。我省多种举措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加强整体统筹的同时,支持县域经济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牵引,着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022年,我省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针对都市圈近郊卫星县城、毗邻都市圈县城和都市圈外围重要节点县城等三类县域,分类组织实施产业提升、稳岗聚才、惠民便民、基础强化、城乡共富五大工程共20项支持举措。

  以开展全方位合作为方向,接续实施南北结对帮扶。2022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在调整设区市结对关系的同时,明确苏北10个重点县由苏南强县(市、区)结对帮扶。截至目前,每年以县为重点实施南北帮扶资金项目约200个,苏北地区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苏北各县在苏南设立“科创飞地”11家,县级合作设立常熟泗洪工业园区等4家省级特色园区,形成“双向飞地”格局,带动一批项目落户苏北。

  以提升综合承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县城补短强弱。2020年,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 进一步强化新型城镇化重要支撑的通知》,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全省40个县(市)中已有27个县(市)通达高铁,其中72.5%的县城实现30分钟到达高铁站。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下一步将如何发力?

  去年12月,我省聚焦“潜力县域”这一特定地区,制定出台《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单列“潜力县域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专项行动,将更多资源倾斜到县域。

  近日,江苏百强县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海安、宜兴等地邀请企业家畅所欲言,江阴、如皋、海安等地以科创为“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东、涟水、邳州等县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议题。

  当前,交通巨变和信息革命正在改写经济地理版图,江苏各县市更在努力跳出“县域思维”,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能级。以盱眙县为例,该县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致力发展为与南京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成功跻身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把握新型城镇化和都市圈建设契机,分类支持不同县域特色发展,不断强化县域产业创新融合,进一步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一县一策”集聚发展主导产业,引导苏中、苏北等城镇化潜力县(市、区)集中发展1个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和1个潜力突破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合理布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鼓励制定吸引外来人口和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集聚的政策措施。(吴琼 许愿)

  【观察】

  江苏县域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的标杆意义,其发展特色体现在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度推进以及区域协同效应的全面显现。以制造业为核心,江苏县域经济实现了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资源禀赋与全球产业链深度嵌入的产业格局。城乡融合方面,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探索出了一条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城乡协调发展路径。在区域协同上,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江苏构建了省域内外协作的经济格局。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因地制宜的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如昆山通过外资引进和制造业升级,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江阴则依托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这些经验表明,县域经济需要在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释放地方资源禀赋优势,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优化。

  未来,江苏需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能力,通过建立创新型园区和科技孵化平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县域创新生态体系。同时,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优化资源流动的政策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耿献辉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