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在希望的田野上打一场“丰收仗”

发布时间: 2025-02-17 14:59:00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月10日,在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莓好时光”草莓采摘园,4名工人正在暖棚里忙碌着,他们手持托盘,将一个个鲜红的草莓从翠绿的藤蔓上摘下,放入采摘盘中。大棚入口处的操作区里,采摘园的主人张振阳和几名工人将草莓分级捡装打包,有序、高效地配送至当地的各大商超。

  “今年种了7个棚的草莓,已经上市2万多斤了。”张振阳脸上带着笑。据了解,“莓好时光”采摘园已经运营了4年,草莓由蜜蜂授粉、施农家肥,个大、口感好、品质高,采摘园成为了备受顾客青睐的打卡地,也是当地商超首选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除了线下采摘,张振阳还开发了小程序,在线上接受订单送货服务,这让他的草莓销售面扩大了许多。

  “现场采摘加上线上订单,采摘园每天大约有80到100位顾客。过年那天还来了十多个采摘的人呢,搞得我中午都没能回家吃饭。”张振阳说,“疏叶摘花都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工作量很大!草莓能采摘到6月份,预计产出能达到4万多斤,产值100多万元。”张振阳对未来充满信心。

  岁始天暖春将至。奈曼大地,一个个大棚集中连片,蔚为壮观。大棚内,春光一片,满眼新绿,同样充满干劲的还有刘小军。

  刘小军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光明村设施农业园区承包了37栋暖棚,其中的30栋他种植了彩椒。因为年前头两天下了一场大雪,刘小军过年也没敢离开暖棚回家过年,远在100多里地之外的妻子赶过来和他一起在棚区里过的年。

  早上7点30分,刘小军在手机上按下启动按钮,60多台卷帘机发出“嗡嗡”的低沉声响,金属链条缓缓转动,带动着厚重的保温帘平稳上升。原本有些昏暗的大棚,逐渐明亮起来,一片翠绿映入眼帘。

  “彩椒这个月底就要上市了,这个时期的管理尤为关键。”刘小军说,春节期间工人都回家过年了,这两天,他召集了20多名工人进行疏椒,才把平日积攒的活儿干完。

  彩椒种植不仅对刘小军来说是“破天荒”,在奈曼地区也属于新尝试。为了种好彩椒,刘小军从山东聘请了技术员。“彩椒市场近几年还是相当不错的,价格好!”刘小军坦言,他的30个棚能产出彩椒35万斤左右,产值预计能达到130万元。“采摘期从2月末开始,能延续到4月末甚至5月中旬。”看得出来,刘小军干劲十足。

  在奈曼旗新镇杏树洼村,田间的张晋良也充满希望。

  张晋良不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圆葱种植带头人,而且还是特色经济种植的带头人。从2015年至今,张晋良每年都会种植圆葱,今年也不例外,他计划种植120亩圆葱、30亩土豆。

  在杏树洼村的15栋暖棚中,培育的略显纤细的圆葱苗还未将土地完全盖住。

  “别看苗小,4月中旬就移栽大田了。”张晋良说,3月份就得整地,等封冻的土壤解冻20公分时就能作业,灭茬、翻耙都要在清明以前弄完,保证秧苗及时下地。今年村里育了近700亩大田的秧苗,有本村的,也有邻村在这儿借棚育苗。

  近年来,在张晋良的带动下,周边很多人都种起了圆葱、土豆、大葱、红干椒等经济作物,当地特色种植类面积每年都在万亩以上。

  “有想法的人都开始准备行动了!”张晋良说,考察市场、寻租土地、采购农资,都需要打好提前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春日里,奈曼大地上更多的农人鼓足干劲,准备在希望的田野上打一场“丰收仗”。(记者 薛一群 通讯员 侯显峰)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