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河北福嫂” 京津叫好

发布时间: 2025-02-19 11:15:00 来源: 河北日报

  不久前,育婴师高巧珍收到了北京雇主李女士送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温暖真诚,胜似家人”。

  今年1月,高巧珍从定州来到北京。刚入户时,孩子8个月大,不好好吃饭,睡觉也不踏实。她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快让宝宝的饭量明显增加,脸色也越发红润。

  在京津,像高巧珍这样的家政服务人员有11.45万,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北福嫂”,并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从家庭主妇,到技术娴熟的“河北福嫂”,到月收入数千乃至上万元……2022年以来,河北连续四年将“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工作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带动更多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河北省就向京津输送“河北福嫂”2.81万人次。其中,北京1.79万人次、天津1.02万人次,在京津家政市场占比分别提高到30.45%、15.4%。

  “河北福嫂”缘何走俏京津家政市场?近日,记者走访相关从业人员,探寻“河北福嫂”的“出圈密码”。

  从“散兵游勇”到规模化输出

  1月16日,河北省妇联联合北京市妇联开展“送福嫂进京”暖春行动暨走访慰问活动,来自定州、唐山、邢台、保定的80名“河北福嫂”进京就业。

  “我的工作是照料一个4个多月的宝宝。”38岁的张俊卿是邢台人,之前在本地企业做生产工人。有一次她参加了当地妇联组织的公开课,感觉自己年龄合适,挣钱也多,就报了名。她没想到,参加完培训后就到北京工作了。

  今年春节前,为满足春节期间北京家政用工需求,河北省妇联陆续输送了1200余名“河北福嫂”。

  从“散兵游勇”到规模化输出,“河北福嫂”走向京津的路并不平坦。

  一直从事家政中介工作的赵林燕,对此深有感触。

  几年前,为打开京津市场,赵林燕联系了两地数十家家政公司。在她连续登门6次后,北京一家公司才同意“试试看”。

  那时,河北省家政服务人员的输出,多是朋友介绍等“单兵作战”模式。河北与京津家政服务企业间的合作较少,致使河北省家政服务人员的输出呈现“小、散、乱”的现象,不仅家政服务人员就业不稳定,而且市场也不规范。

  2022年,河北省将“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工作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在加大家政人才培训力度的同时,着力搭建“河北福嫂”与京津家政市场双向奔赴的桥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则为“河北福嫂”进入京津市场提供了最大支撑。

  建立合作机制。省妇联联合京津妇联、家政行业协会签订《推动京津冀巾帼家政高质量发展协作协议》等多个合作协议。2024年,京津冀巾帼家政协同发展暨“河北福嫂”进京津工作推进会、京津冀巾帼家政高质量发展大会先后举行,推动服务标准互认与跨区域权益保障,实现京津冀巾帼家政服务共融共进共享。

  畅通输出渠道。河北省坚持走政府引导、劳务能人带动、劳动中介和公司组织输出的路子。妇联、人社、商务等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作用,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模式,加速推动“河北福嫂”劳务品牌在京津叫响。

  2月13日上午,河北寸草三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楠电话不断。一年多以前,该公司在天津市南开区和北京金融产业园设立“河北福嫂”输入基地。这几天两个基地的负责人接续反馈用人需求,公司总部则全力进行培训。

  2024年,在省妇联指导下,河北省陆续设立150个“河北福嫂”进京津输入输出基地。

  供需对接方式不断创新,是“河北福嫂”走俏京津家政市场的又一亮点。

  2月14日10时许,北京市朝阳区阳光100国际公寓D座8001室,河北文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销售人员正在与客户线上沟通家政人员需求。

  与此同时,在位于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北文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部,15名“河北福嫂”正在参加母婴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她们将接受客户面试,择优录取。

  该公司总经理张冠军介绍,与其他中介公司不同,他们创新推行员工制管理模式,将“河北福嫂”纳入企业正式员工,由输出基地直接管理调配。这样可以更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也更能有效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利益。

  2024年,该公司为京津输送了家政从业人员2355人次,其中为北京输送了1325人次。

  “打工者”变为“职业人”

  南瓜牛肉蒸糕、火龙果汁和面包的西葫芦鸡蛋饺子……2月15日中午,在北京从事育婴工作的“河北福嫂”李萍萍,从厨房端出一盘精心准备的宝宝辅食。

  “李姐搭配的辅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还营养丰富,很专业。”雇主的认可,让李萍萍很高兴。

  李萍萍今年42岁,2020年开始从事家政服务,起初在省内工作。2024年年初,她有了去北京发展的想法,因为“那里离家不是很远,工资又高”。

  考虑到北京市场的要求较高,李萍萍来到河北寸草三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回炉重造”了半个多月,专门系统学习了辅食制作和早教知识。

  “有理论学习,还有现场实操,老师讲的内容特别实用。”李萍萍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

  近年来,家政行业向着高质量、年轻态赛道发展。特别是京津等高端市场,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

  把“打工者”变为“职业人”,首先要破解的是培训方面“教什么”“谁来教”两大痛点问题。

  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早教、辅食培训、产后康复、养老护理、心理安全……河北寸草三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将家政培训分成了模块进行。

  培训过程中,公司综合学员意向、市场需求、群体特点等多种因素,坚持因人制宜、分门别类、精准施策的原则,对学员进行分班,确保每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理论和实操。

  “学员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组合培训内容,真正实现哪里不会补哪里。”贾楠表示。

  如今,他们的技能培训实现了从“粗加工”到“精品化”转变,每年线下培训学员2000人左右,并得到市场好评。

  在河北寸草三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师牛彦然看来,“河北福嫂”这一劳务品牌的壮大升级,前提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人才队伍体系。

  2010年开始接触家政行业的牛彦然,实现了从金牌月嫂到培训讲师的转变,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然而,要实现家政服务行业的持续升级,需要更多高学历、年轻化的家政培训师。

  新的探索已经开始。

  目前,石家庄沐瑾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和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派了8名学生在我们公司实习,实习结束后,我们会择优补充到讲师队伍中。”石家庄沐瑾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莹说。

  擦亮“河北福嫂”劳务品牌,河北省相关部门因势利导,持续加力。

  近年来,河北省把家政服务行业列入急需紧缺工种目录,支持技工类学校设立家政类服务专业,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

  为持续提升“河北福嫂”劳务品牌影响力,河北省将开发更年期管理、室内装饰美化、早期阅读指导等10个系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进一步推动“河北福嫂”职业化、规范化。

  在异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家政服务是爱心工程、民心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

  据统计,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从业人员超3000万,但养老、育幼等领域的需求仍在持续释放,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

  然而,受传统观念束缚,很多人对家政行业有偏见、有顾虑,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人更愿意从事在家就能就业的工作。

  高巧珍就曾有这样的顾虑。

  在来北京当育婴师前,她是定州的一名家庭妇女,听朋友说去北京当保姆,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七八千元。但爱人和孩子都不支持,认为家政是伺候人的活儿,而且还要离开家。

  高巧珍心里也发怵:没咋见过世面,跟北京人打交道,能行吗?

  是定州“中山好嫂子”家政培训输出基地,不仅让高巧珍打消了顾虑,还让她获得了家人的支持。

  据了解,河北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依托各级巾帼家政基地,开展“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大宣讲等活动。同时,积极创设条件,让“河北福嫂”在异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2月13日,线上面试成功后,“河北福嫂”付香利便从沧州乘高铁前往天津。当晚8时许,付香利一走出出站口,就看到了来接站的河北寸草三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基地工作人员闫文慧。

  这是付香利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她出发前,闫文慧已主动和她女儿取得联系,并询问了接站时间和车次。

  闫文慧带着付香利回到基地,安排好宿舍,给她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第二天,闫文慧又陪着付香利做了体检,并把她送到雇主家。离开前,闫文慧反复叮嘱付香利,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给她打电话,公司会帮着解决。

  让家庭妇女有底气走出去,还需要激励。

  2023年5月,“河北福嫂”张兰,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44岁的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戴上奖章、披着绶带,完成了人生逆袭。

  从那以后,张兰加入“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宣讲团,现身演说。她勇敢追梦的励志故事,非常受大家欢迎。在她的带领下,上千名姐妹走上家政岗位,实现收入跃升。

  从当选优秀共产党员到成为技能冠军,从获评业内“最美”到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近年来,在河北家政行业,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我们培树先进、宣传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家政服务人员的氛围,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刘文萍说。

  越来越多高学历年轻人也加入进来,为家政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今年,是崔夏苗进入家政行业的第一年。

  2001年出生的崔夏苗是衡水人,大学学的早期教育,来北京做育婴师前,在幼儿教培机构当过老师。

  “我妈妈就是家政行业从业者,获得过不少荣誉。”崔夏苗说,在妈妈鼓励支持下,她进入家政服务机构。

  崔夏苗还计划再考一些证书,比如营养师证、月嫂证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挑战更高端的家政岗位。

  “目前来看,优秀的家政行业从业者依旧供给不足,这也是我们需要持续发力的方向。”刘文萍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等年轻高学历群体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扩容”大文章。(记者王敬照、赵泽众、陈华、王璐丹)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