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苏大强”打开“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25-02-21 16:49:00 来源: 人民网-江苏频道

  直径2.6厘米的铜杆拉成头发丝般粗细,1分钟能拉多长?

  南通民企中天科技的答案是:2公里。

  “这背后给力支撑的是设备云平台,可实时采集工艺参数。”中天科技旗下装备电缆公司副总经理陈宇坤说。十年前,他在一线当挤塑工时还要靠人工搬运盘具,通过纸质标识卡翻找缆芯。如今,企业建成投用了5G全连接软电缆智能制造车间,“盘具都是AGV小车搬运,线缆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码查找,一扫可知。”

  行走江苏大地,处处都有这般攀高逐新的场景。

  去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并寄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一年来,江苏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从地方到产业都在奋楫争先,势猛劲足,呈现出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的好势头。”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江在全省“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调研中深有体会。

  “焕新” 传统产业发新芽

  扬州三江营入江口边,长青农化的老厂腾退,新厂才投产不久。在这里,厂房是新的,设备也是新的。

  “过去我们小规模的技改有上百次,这次来了一回大‘换血’。”长青农化董秘马长庆说,为了打造智慧工厂,去年趁着厂址搬迁进行了大规模设备更新,“5863台老旧设备和67200米管道能换的基本上都换了。”

  马长庆在一处小黑匣子前停下脚步,“这是微通道反应器,与传统的釜式反应相比,体积由3000升减小到0.5升,反应时间从12小时缩短为3秒钟,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的同时产生的废料更少,生产更绿色化了。”

  在江苏,传统产业创造了规模以上工业六成多的营收、五成多的利润,是江苏产业发展的基本盘。

  据了解,2024年,江苏如期完成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累计诊断企业超6万家、改造项目5.6万余个,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全省累计培育省智能制造工厂(含5G工厂)854家、智能制造车间3838家,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33.6万台(套)。

  “我们将持续深化传统产业焕新工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石晓鹏说。

  “集群” 新兴产业“长成林”

  走进理想汽车常州基地第二焊装车间,600多台机器人呈矩阵式排布,零部件在它们“手”上灵活翻转。

  “100%的自动化率,让焊接几乎没有误差。”车间生产经理周子皓曾在传统车企做过点焊,说到技术精细度,他对这些硅基“同事”自叹弗如。得益于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和当地产业配套能力,这里平均不到40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围绕理想汽车我们专注一件事,那就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常州武进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明俊表示,他们招引的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已更新至48家,理想汽车主打车型L系列的近地化水平接近60%。

  一家龙头车企,带来一串配套企业;一个链群之外,还有别的链群。常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许程伟介绍,该市拥有以理想、比亚迪为龙头的整车企业,以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企业,以万帮数字能源等为龙头的充电设施运营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达3440家,数量居全国之首。

  实践证明,聚链成群是江苏诸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制胜之道。在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吴福象看来,从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到构建以突破高端、升级智能、扩大规模和提升质量为目标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产业集群的“森林效应”。

  盐城大丰港经开区零碳产业园内,一排排光伏板绵延近3公里。这座光伏电站自去年6月并网以来发电量已超1000万度,绿电直供园区、全程追溯。

  从天合光能2012年捷足先登,到阿特斯、协鑫等竞相落子,国内光伏企业前十强已有7家落户盐城。值得一提的是,盐城不单是本地光伏产业蔚然成势,还联合苏南苏北的兄弟城市“组团建群”。去年,盐常宿淮光伏集群成功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起势” 未来产业“快生根”

  早春的周末,在苏州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游玩的徐先生徒步累了,骑上了氢动力共享单车,“很轻便,特别是上坡”。

  这辆非比寻常的车,出自当地创业公司溯驭技术之手。“一次储氢30克能跑80公里。”从读博到创业,该公司90后董事长董震练就了一身“氢功”,共享单车只是其一体化电控架构氢动力系统的牛刀小试。去年,该公司氢动力智能安全无人机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搭载其电控系统的多旋翼载人飞行汽车亮相苏州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吸睛无数。

  眼下,苏州正在抢抓全国低空经济的风口,吴江已锚定“低空之城”的产业定位,计划到2026年集聚链主企业5家,实现链上企业突破100家、产值突破100亿元。

  一项关键技术落地开花,不同产业跨界融合,正是江苏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现实缩影。就在去年,江苏启动了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涉及21个试点区域,涵盖包括低空经济、氢能在内的12个产业领域。人民网从江苏省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了解到,全省未来产业核心企业总数近1700家,营收总规模已超5000亿元。

  2月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召开“新春第一会”。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创新是动能所在,制造业是支撑所在,开放是发展空间所在,三者紧密关联、互为支撑。省长许昆林表示,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创新加力、产业发力、开放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全球着眼,目标高远,2025年,“苏大强”干字当头,一马当先。(周梦娇、徐晨曦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