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缘起、契机与展望
作者:张建珍(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葛佳浩(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
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不久前在塞内加尔召开,中国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在未来的中非合作中,生态合作将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动能。
中非生态合作的发展契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明确提出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推动“一带一路”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方向演进。这不仅是传统经济指标的恢复增长,而且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益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不断彰显的同时,非洲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客观需要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的经验与非洲的需要紧紧相连,为中非生态合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为中非实施绿色发展工程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非洲国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借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理卫士奖”。当前,中国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体系,构建了生态文明的完善制度系统,创新了生态文明的科学治理技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引起了广大非洲国家的密切关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为非洲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智慧与方案。
由于非洲大陆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长期的殖民统治与西方国家的资源掠夺,使得“资源诅咒”现象在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系统分析非洲资源、环境现状,可以归纳出非洲在生态领域的典型问题: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问题、西海岸带土地利用与开发强度问题、人口膨胀与过度城市化问题、流域综合开发与水资源保护问题等。非盟于2015年通过了《2063年议程》,号召非洲各国人民“在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命运基础上合力建设繁荣团结的非洲”,其首要愿景便是“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打造繁荣的非洲”,可见非洲国家对打破“资源诅咒”、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谋求绿色发展的需求格外迫切。
中国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将绿色发展融入其中。《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提出,为中非合作着上生态绿色。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传递给共建国家,将在解决非洲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非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机制,共享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尤其是我国在毛乌素沙漠治理、辽东湾油田开采、长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管理、国际河流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卓越成就,是解决非洲生态问题的宝贵发展经验与典型治理模式,是开展中非生态合作的科研基础与环境优势,更有助于中非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治理等领域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完善多边合作机制。
中非生态合作的前景展望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明确了中非未来要坚持绿色发展、共同实施绿色发展工程的新主张,擘画了中非构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作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尚需在科技创新与人文交流两方面发力。
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中非生态环境治理。非洲国家能够意识到过度的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招致的生态问题,但是限于治理水平落后、专项经费短缺等因素,生态治理能力低下,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因此,以科技创新引领中非生态环境治理,推动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的形成,是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相关科研成果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为全面提升非洲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科技创新水平,中非双方应共同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实验基地,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定期展开生态环境治理的学术研讨与会议交流,推动发展“在非洲”“基于非洲”“为了非洲”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此外,中非双方还可以选取非洲典型生态脆弱区,制定联合生态修复、环境治理计划,共享中方科技资源,合力促进生态领域科研成果创新与转化,切实保障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二要以人文交流助推中非生态环境教育。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与监督者,生态文明建设尤其需要群众智慧与公民参与。因此,想要构建长效、高效的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不仅需要顶层科技力量的牵引,更需要基层人文交流的助推。中非双方可以借助非盟教育战略,依托我国科协及其下属学会、高校、智库、院所、企业等科技组织与科研机构,打造中非生态文明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确立中非生态文明教育人才双向互动与定期交流机制,选派中国生态教育人才赴非洲开展访学交流,通过专项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等方式帮助非洲孵化生态教育人才;加强中非生态文明教育领域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帮助非洲人民去除文化歧视与精神压迫,树立非洲生态保护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使非洲人民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问题治理,共同构建中非人民自己做主的生态文明共同体。
非洲谚语“独行快,众行远”是对中非合作的充分印证,也是对中非共佑生态文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非洲更需并肩奋斗,共同致力于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发展活力,奏响绿色生态华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