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反保险欺诈组织工作指引 切实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
央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为切实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明确反保险欺诈组织职责与定位,建立反保险欺诈联防机制,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行业反保险欺诈组织工作指引(试行)》,对保险行业反保险欺诈组织制度进行规范。
保险欺诈一般是指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表示,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欺诈犯罪风险逐步显现,作案人员专业化、团伙化,手段智能化,资金巨额化等特征明显,反保险欺诈形势严峻。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告诉记者,当前保险欺诈行为主要集中在商业医疗险、车险等领域,“因为这些情况非常容易造假,比如车辆追尾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擦痕,为了利益,包括修理厂、保险中介机构,就把小的摩擦再处理一下。车辆维修费原本100元就可以了,但是想办法提高到1000元、2000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说,国内外保险欺诈都比较常见,近些年随着作案技术的进步,保险欺诈的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包括骗保、骗赔等原来都是有的,只是最近它以新的形式或者是在高科技技术之下,可能做得更隐蔽一些,更难以防控。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去防控它,就会滋生得比较严重。”
专家表示,保险欺诈行为多发,极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的运营和监管成本,同时增加了投保人的理赔成本,打击投保人的信心,不利于保险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科学有效的反欺诈体制机制,是促进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2018年2月,原中国保监会印发并实施《反保险欺诈指引》,指导辖区行业协会、保险分支机构健全反欺诈组织,如设立或与公安机关共同成立反欺诈中心、反保险欺诈办公室等,反欺诈工作卓有成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认为,本次反保险欺诈组织工作指引的发布,有利于提高防范化解欺诈风险能力,形成全国反保险欺诈组织工作“一盘棋”的整体运行机制。
郝演苏说,我国欺诈骗保多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险销售环节的不规范,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保险销售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对一些不规范的保险中介机构,不规范的保险个人行为,在制度上做出一些合理安排。很多保险业务员实际上不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都是一个代理人。在制度设计当中应当有个门槛,一方面接受了很好的保险教育,有一些学历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立规矩,哪些可以做,哪些应当个人做,哪些应当机构来做。如果机构的设立标准、准入门槛提高一些,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可能会有很大的改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