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60万公顷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李楠桦)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网站消息,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关于联合印发《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据了解,北方防沙带横跨我国北方地区,是我国防治沙化和荒漠化的关键性地带,涵盖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以及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塔里木河荒漠、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浑善达克沙漠、阴山北麓草原等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规划》将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筹推进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是制定有关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开展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安排相关领域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充分应用国土“三调”成果,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2021—2035年,近期2021—2025年,中远期2026—2035年。
《规划》指出,到2025年,通过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河湖和湿地保护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6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营造林2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450万公顷。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4.9%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5.8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3.9%左右。重大工程建设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完备,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荒漠、草原、森林、河湖、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步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到2035年,各项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38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740万公顷,营造林61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120万公顷。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5.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7.4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9%左右,天然林和自然湿地面积不减少。区域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河湖、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废弃矿山得到全面修复,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建成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北方防沙带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相似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地理单元连续性和工程实施可操性,结合北方防沙带生态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化形成京津冀山地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和阿尔泰山森林草原区等5个生态保护修复板块。
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天山和阿尔泰山森林草原保护、矿山生态修复等6项重点工程,共29个重点项目,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构建北方防沙带空间保护格局。(李楠桦)
[ 责编:张慕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