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气神儿】爱上冰壶的女孩 圆梦冰立方
央广网上海1月19日消息(记者张倩 郭恩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海是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桥头堡。这里鲜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景,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催生出了越来越红火的冰雪运动。从裁判到制冰师,从群众体育到国际赛场,一批批优秀人才“暴风成长”,在广阔天地尽情编织冰雪梦想。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我们的精气神儿》本期推出:《爱上冰壶的女孩 圆梦冰立方》。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在泳池上搭建可拆装的冰壶赛道,承接冰壶比赛项目。上周,这里迎来一位来自上海的女孩张芷源。
“之前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冰壶相关工作的,但是没有很多人知道我是一个制冰师,大家对制冰师一般就是两个印象,一个就是这是个扫雪的工作,可能挺累的,然后也没什么大用;再一个就是制冰师工作太神秘了。”张芷源说。
冰壶比赛对场地要求非常高,首先在地面上冻一层底冰,要用细水管把水一点点均匀地浇上去。接下来喷白色底漆,再经过精准测量,画上大本营、标志线等,然后补水、找平。平整度达到要求后,用刮冰车修整冰面……
张芷源告诉记者:“一定要按照机器的工作时间来工作,比如它三个小时冻上了,我就要三个小时过来补水。三个小时之后,不管是凌晨一点还是凌晨三点,它几点冻上我就要几点来,这其实是体力上的消耗。”
张芷源告诉记者一个“冷知识”:其实,冰壶赛道表面并不是光滑如镜,而是有一层凸起的小冰粒,称为“冰点”。这些冰点形成点状麻面,可以增加赛道的滑度,运动员才能推动20公斤重的冰壶滑起来。制作冰点的过程被称为“打点”,每一次日常维护,都需要制冰师在修冰后重新完成一次“打点”。
张芷源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上海市冰壶运动协会的教练员。对她来说,最熟悉的冰面就是上海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冰壶馆,这里有四条冰壶标准赛道,是上海目前最专业的冰壶场地。
每到下午,这里便热闹了起来。上海市青少年集训队和各区队以及不少开展冰壶选修课程的中小学都在这里进行训练。
与张芷源同在一片冰场教学的王珏,是上海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和张芷源一样,她也将亮相北京“冰立方”的冬奥赛场,她的身份将切换成冰壶项目的执场裁判。
2012年,上海引入冰壶项目,从小练习田径的王珏第一次接触到这项运动。2015年,上海承接全国冰壶联赛分站赛,极缺人手的上海市冰壶运动协会邀请王珏加入。国内系统的裁判培训体制,加上实践经验,让王珏迅速成长。两年后,她得到了在国际大赛中做裁判员的机会。
王珏说,冰壶是一项绅士运动,除了测量、判分,裁判很少出现在观众眼中,裁判出现的频率越少,时间越短,说明比赛越顺畅。“作为执场裁判,不只是一个裁判的位置,需要和各方进行协调,有来自制冰组的,有来自计时组的,有来自裁判长的,包括在场地上,运动员也会有一些很细小的需求,比如哪里有垃圾桶,是不是有纸巾……”
在同一片冰场教学切磋,在同一个赛场服务冬奥,年轻的张芷源和王珏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冬奥“首秀”,回想起梦想成真的一刻,王珏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惊喜和激动。她说:“会有一点点紧张,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希望这样的紧张可以让自己在赛场上有更好的表现,给运动员们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最好技战术水平的平台。”
张芷源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的人生“小目标”:“我可以加入到冬奥会的制冰师团队,这是我一开始特别特别想去做的一件事情,我是很开心的。我希望以后在世界壶联的赛事里面,主制冰师那一栏,后面是我的名字。”
当然,她们俩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她们带过的孩子们有朝一日也能站在冬奥会的冰场上,或许还可以站在领奖台上,听见国歌奏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