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北京中学的体育故事

发布时间:2022-01-20 09:49:00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北京中学的体育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

  2014年,刚刚踏入北京中学的时候,江宛月没有想到,在这里的生活带给她的最大改变,会是从一名仰卧起坐不及格、800米跑不下来的体育“困难生”变成拥有皮艇、舞龙、跑步等特长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从队尾到“龙头”

  江宛月刚入读北京中学的时候,她的体育经常挂科。体重超重,跑800米总是落在最后,所有人都跑完了她还在艰难地“走着”。

  入学之后,江宛月发现学校的体育课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项目,她看中了平常难得一见的舞龙。在分配位置的时候,江宛月觉得自己力量还不错,就自告奋勇报名当了“龙头”。

  2015年冬天,跟着舞龙专业的老师侯雪萌练习1年多之后,原来是零基础的江宛月和其他同学组成两条“龙”,在学校里进行了首次露天演出,那种兴奋感她至今难以忘怀。

  “第一个冲上场,感觉太好了,我很喜欢。”江宛月说,“‘龙头’不好当。你在场上负责定位,如果你站偏了,整条‘龙’就偏了;你得把握好节奏感,你太慢了,‘龙’舞不起来,你太快了,后面的‘龙身’跟不上。”

  要想当好“龙头”,得有较好的体能和耐力。加入舞龙队之后,江宛月的体育课上得比别的同学更认真,课下作业也完成得更好,她还加强了上肢力量训练。从刚开始一个套路跑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到后来几个套路连续跑也能从容应对,江宛月身体素质的变化“肉眼可见”。

  舞龙队的经历让江宛月更加自信,后来她又加入了学校的皮划艇队。这支队伍是北京中学跟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以体教融合的方式合办的。队员们平常课后利用划船器训练,周末和假期去通惠河上划真艇。经过两年半左右的训练,江宛月代表朝阳区在北京市运动会上取得佳绩,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在北京中学就读期间,江宛月的体重不知不觉降了下来。在没有刻意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因为参与体育运动比较多,江宛月减重近10公斤。在高三的体质健康评测中,江宛月被评为优秀,这是她从小学以来的头一次。

  如今,江宛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大一。让她开心的是,恰好上海交大也有舞龙队和这个项目的选修课,只是没对大一学生开放。将来有机会,她一定会选。江宛月说,进入大学后课业压力很大,同学们学到凌晨1点是常事。她明显感觉到,女生普遍参与锻炼比较少,她的身体素质明显比一般同学好。

  “现在有点体育是自己特长的感觉,我要感谢母校在中学时为我打下的基础。”江宛月说。

  “700分先生”也是体育多面手

  跟江宛月不同,翟与宁进入北京中学之前就很喜欢体育,足球、篮球是他的最爱。到了北京中学之后,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让他更加如鱼得水。

  翟与宁加入了羽毛球队,跟着王芳老师练习羽毛球。有了专业指导,他的水平提高很快,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2021年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之后,翟与宁在新生杯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高二上学期,翟与宁报了梁攀攀老师的散打选修课,还加入了散打社团。梁攀攀回忆,翟与宁的模仿能力很强,学动作很快。不过,因为戴眼镜,他一开始对打对抗有点小小的心理障碍。后来,梁攀攀给翟与宁讲了李小龙的故事,告诉他李小龙原来也戴眼镜,翟与宁慢慢克服了害怕情绪,大胆投入到对抗训练中。

  翟与宁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梁攀攀说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梁攀攀小时候在体校练习散打条件很艰苦,为了练就腿部的肌肉和力量,经常通过踢树或者踢铁杆的方式训练,翟与宁听了深感震撼。另一个是梁攀攀在小区里遇到小流氓欺负人时见义勇为,这个故事说到了翟与宁的心里。

  “遇到小流氓能防身自卫、敢于出手,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够多一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这是我练习散打的初衷。”翟与宁说。

  有一次,翟与宁跟一位体重比他大很多的同学打对抗,对方一拳打到他的肋骨上,他好半天喘不过气来。不过,自那以后,他也有了对付“重量级”对手的策略,后来在大学的散打社团里也更敢于跟体重超过自己的同学对抗了。

  直到高三那年,翟与宁还在参与散打社团的活动。在他看来,虽然这会占用一些时间,但也有正向作用。

  “高三压力大,去打一打可以发泄情绪、排解压力,出点汗之后心情非常愉快。再去写作业、考试,会更加聚精会神。”他说。

  后来,翟与宁在高考中以705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被老师们誉为“700分先生”。进入大学之后,翟与宁又开始参与冬季项目,加入了学校的滑雪队。大学里可以选择的项目更多,他说如果可能还想尝试击剑、壁球、射箭这些平常难得参与的项目。

  “中学时期培养的体育爱好给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进入大学以后,参与体育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也是交往的方式,可以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平,跟人家玩不到一起去。从这个角度说,中学的体育氛围非常关键。”翟与宁说。

  “无体育 不北中”从课表做起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告诉记者,北京中学成立于2013年9月。在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提出了“无体育 不北中”的理念。北京中学在开设国家课程规定内容的体育课基础上,坚持每个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开设类别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每周3节必修课加两节选修课),并在足球、篮球、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等多个项目上探索小、初、高一体化课程贯通培养,鼓励学生组织相关项目的社团,希望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技术水平,进而像江宛月、翟与宁这样掌握一两项甚至更多陪伴终身的体育技能。

  “一专多能”的课程目标对体育师资的数量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北京中学高中部第一届学生入学时,只有6、7位体育老师,学校总共开设了20几个项目的选修课。因此,每位体育老师需要承担两、三个项目的课程。此外,学校还采用外聘社会教练和邀请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外教进校园义务授课等多种方式,解决体育选修课和社团师资不足的问题。

  北京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大伟告诉记者,学校对体育老师的师德师风、个人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北中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团队意识。在专业上,必须有运动等级,同时,要做到一专多能。比如去年新入职的王诗朦是中国女足前国脚,北京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刘萌是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学校“区学带”“区骨干”“区优青”教师比例非常高,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硕士毕业、高水平运动员。

  “无体育 不北中”的理念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也有直接体现。夏青峰告诉记者,每次排课表,首先排的就是体育课。因为北京中学严格执行每个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再加上初、高中的体育选修课是走班教学。如果体育课没有排好,其它课程的时间也定不了。

  “无体育 不北中”的践行者不光是学生,还有老师。翟与宁对在北京中学期间参加过的师生篮球对抗赛印象深刻,他还通过打羽毛球跟不少其它学科的老师熟识。他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让同学们有了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健康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体育品质,北京中学从2018年起推出精英跑者计划。迄今为止,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北京中学跑团已经吸引了700多名师生参与,已经有十几名同学和部分老师达到累计跑步1000公里的里程碑,获得了专门设计制作的北京中学精英跑者奖牌。

  2013级北京中学毕业生、现就读于美国史密斯学院的蔡佳希曾经是北京中学田径队和羽毛球队成员。当年,在北中趣味亲子运动会上,她曾和父亲联手创下了平板支撑总计时18分钟的纪录。蔡佳希说,在北中杯足球赛、篮球赛、运动会、长跑接力赛、拔河比赛中,她都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协作共赢的重要性。

  “比如在足球赛前,男生们会让踢得最好的几个人负责策略和战术安排,随后在紧张的课余时间抓紧练习;女生呢,即使不上场,在后勤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记得我们会用班费购置属于自己班级的队服、能量供给,安排啦啦队、班歌播放和摄影,并打出‘大象无形,不服不行’的口号;我们高三五、六班女生为班级篮球赛搞笑助跳《野狼disco》;还有阅历课程大漠之上激烈的拔河比赛、军训时泥潭里并肩共唱《强军战歌》的振奋情景,依旧令我记忆犹新。”

  蔡佳希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之前感慨道:“面对这场盛大不凡的竞技比赛,我们看的不仅仅是成绩高低、谁强谁弱,更是奥运会传达的本质——体育精神。同样,北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给我留下的不是谁第一第二第三,而是融于我血液里的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意识。”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