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坚持开拓创新”宝贵经验
作者:张秋艳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开拓创新”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深入理解并牢牢把握“坚持开拓创新”这条宝贵经验,对于在新征程上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拓前进。
推进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推进实践创新。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领导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意志,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力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进制度创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度创新是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推进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供了战略支撑。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坚持开拓创新,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需要人民的广泛参与。继承和发扬好“坚持开拓创新”宝贵经验,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回应人民要求,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必须有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的征程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才能进一步激发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原动力。
坚持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开拓创新也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依靠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人民群众中,不仅蕴藏着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蕴藏着开拓创新的无穷智慧。新的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新活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造福人民。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新的征程上,把“坚持开拓创新”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就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进而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共同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张秋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