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星辰大海】河北秦皇岛:生态治理、岸线修复,让这一湾碧水常驻港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09:21:00来源: 光明网

  “沙滩愈发宽阔了,海水愈发清澈了!”近年来,河北秦皇岛已成为海内外来秦游客的普遍共识。近年来,秦皇岛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海陆统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以系统思维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守护碧海金沙这一城市“生命线”。

  河流是一个流动的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2015年以来,秦皇岛市率先在全省实施“河湖长制”,持续优化河流治理工作体系,构建形成了由2069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32名企业河长、69名民间河长、36名记者河长组成的群防群控河流管理机制,为海洋生态的修复和治理奠定了稳固基础。

  朱耀文既是海港区东港镇富家营村河长,也是富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前些年,排洪河环境特别差,又脏又臭,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人们路过都得捂鼻子走。”在排洪河边长大的朱耀文,参与并见证了这条河的华丽蜕变,“现在走在这里,看着清澈河水,闻着阵阵花香,那真是一种享受!”

  2020年,针对排洪河当时存在主要问题,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协同作战,实施了截污纳管、中水北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协作治污等治理工程,从河水治理到生态修复,从水质改善到河岸绿化美化,河流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

  “今年,我们还将实施排洪河二期治理工程,通过陈记坑塘、黄南村、富家营3块潜流湿地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排洪河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环境容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排洪河生态治理工程负责人张建国说。

  如今的排洪河荷叶田田、芳草萋萋,景色美不胜收,不仅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Ⅲ类,昔日避之不及的臭水沟也变身休闲景观带,成了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如果说排洪河治理是为了退出“后进生”行列,戴河下游水生态修复工程则是为了“锦上添花”。北戴河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总长度约12公里,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周边村庄生活污水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管线、堤防绿化和湿地建设等建设内容,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戴河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

  去年以来,秦皇岛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一河一策”,对戴河、洋河、排洪河、新河、新开河、人造河等6条主要入海河流实施了水质提升工程,强力推进河湖“五乱”问题清理常态化整治,因地制宜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持续巩固提升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秦皇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因海而美,1805.27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62.7公里的海岸线,是秦皇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

  “看似一成不变的沙滩,其实也会受到极端天气、工程建设、海洋水动力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发生侵蚀。”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海岸生态修复所技术负责人赵友鹏介绍说,例如,金屋浴场至浅水湾浴场之间岸段,两年多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模样:沙滩遭海水侵蚀严重,仅剩窄窄的一条,最严重的地方,沙滩完全消失、木栈道倾颓倒地,海水直击林带,冲刷出一个个豁口。

  与金屋浴场至浅水湾浴场之间岸段一样,大蒲河河口海岸曾经也面临过同样的处境。7月15日,记者来到大蒲河河口海岸。“去年,这里刚刚实施了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赵友鹏指着脚下的防潮堤告诉记者:“以前涨潮时海水能够到咱们站的这个位置。”

  湿地是分布于水、陆系统之间过度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环境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位于北戴河新区的七里海是华北最大潟湖。随着“蓝色海湾”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面竣工,长脚鹬、蛎鹬、白鹭、灰鹤……数不清的鸟儿们在七里海海面与沙洲间飞翔、捕食。旭日中,晚霞里,七里海烟波浩渺,焕发出迷人的灵动与秀美。

  “七里海瀉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以来,已完成了退养还湿449.7公顷,恢复岸坡植被68.35公顷。”市海洋和渔业局四级调研员姜集伟说,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七里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力争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有效扩大潟湖水面面积,增加七里海纳潮量,恢复潟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能力的协调统一。

  从戴河到石河,从桃林口水库到渤海湾……不让一滴污水入河进海,让这一湾碧海、一滩金沙常驻港城。(记者 李政葳)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