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中的高校力量·不惧超低温 新能源汽车不再“怕冷”
央视网消息:围绕着“绿色冬奥”的总体目标,实现奥运期间的绿色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在严寒环境当中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题。针对第24届北京-张家口冬奥赛场的低温严寒环境,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与低温电池技术,将会让电动汽车不再“怕冷”。
最近,200多辆新能源客车投入到北京延庆赛区和张家口崇礼赛区。这批新能源客车能耗较现有同类车型降低20%,可在零下40℃至60℃超宽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
曾经,在冬季低于零下20度的极寒环境下,使用锂电池的常规纯电动车辆面临动力电池无法充放电、整车无法低温冷启动、冬季采暖能耗高等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实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相关区域新能源汽车全覆盖,2016年起,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就承担起“绿色冬奥”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攻关任务。
只有电池冻透了,试验数据才有说服力。为此,科研团队历时4年先后多次在冬季严寒环境下,到内蒙古牙克石冰湖、海拉尔等地进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极寒测试。试验数据显示,安装了全气候新技术系统的车辆,可实现6分钟快速自加热启动,温升速度超过5℃/每分钟,低温启动环节电池加热能耗不高于5%。
据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介绍,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分是电机、电池、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电机就像是车辆发挥力量的肌肉。往返于冬奥赛场之间,既要满足山区爬坡,又要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驶,常规的电机不能满足用车要求,为此科研团队特意开发研制了新型双电机驱动系统。
如今,这些“不怕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将服务于“绿色冬奥”,而且还将有效解决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带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问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