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将会观赏到精彩的比赛”
两种不同的观感:一个风驰电掣,一个优雅翩跹,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这两个项目,在北京冬奥会上将共用一块冰面。为了在首都体育馆打造一块速度与美丽共存的冰面,北京冬奥组委特聘制冰专家雷米·博勒与中国同事一起,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这位来自法国的制冰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与制冰结缘的故事开始于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16岁的博勒开着扫冰车踏上冰面,“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制冰工作。”博勒说。自此,他服务多届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等赛事,在制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完成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制冰工作后,博勒接到了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很快便投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相关工作中,负责首都体育馆的制冰工作。“为了呈现一届精彩的冬奥会,我和中国团队合作了近4年时间。”他说。
谈及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博勒说,首都体育馆承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大项比赛,两项比赛对冰面的要求完全不同。“这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保证冰面对于两个项目来说都是完美的。”他解释,相对于短道速滑选手偏好的脆冰,稍软的冰面更有利于花滑选手做跳跃动作。如果比赛中短道速滑的运动员可以极快滑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可以高高跳起,那就证明制冰工作成功了。
博勒提到一个细节,制冰团队会在一天内多次调试冰面温度,“我们每天都会调整冰面状态、更换防护垫、调试冰面温度,做到每天的冰面都能达到最佳温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和中方负责机器装备的工程师密切合作,调控气温、水温、制冷系统温度。”
在博勒看来,每一次制冰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工作的特别之处在于,要在不同的场馆与不同的团队合作。”他说,在北京的工作就是一次非常奇妙的体验。
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中国首座人工室内冰场也在这里诞生。“看着这里一点一滴发生的变化,感觉真的非常棒!”博勒说。
谈及与首都体育馆制冰团队的合作,博勒坦言,这非常令人兴奋。“事实上,所有同事都对制冰工作抱有极高的热情。”他介绍,大家正是出于对冰上运动的热爱走到了一起。“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大家步调一致。遇到问题时,所有人都会冲上前积极解决,这非常好。”博勒说。
博勒表示,在首都体育馆工作的经历让他对这块冰、这届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2月4日,首都体育馆迎来首场花样滑冰项目比赛,5日中国队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夺得金牌,这也是该场馆产生的第一枚金牌。“在这块冰面,全世界将会观赏到精彩的比赛,这一点毋庸置疑。”博勒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