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苗寨火塘边的三年之约

发布时间:2022-02-25 09:18: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代表委员履职记】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

  苗寨火塘边的三年之约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3年前的大年初六,在云南昆明富民县海拔2200米的高山头上,坐在散旦镇大水井苗族村的苗家火塘边,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林与村小组长龙升会约定,李学林帮助大水井村解决饮水难题,龙升会培养种植养殖大户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3年过去了,李学林心里一直牵挂着和龙升会的约定。虽然李学林已找政府相关部门争取了40万元资金帮助大水井村建设引水工程,但现在大水井的苗族乡亲们过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近日,现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农科院院长的李学林重返苗寨。

  2月20日清晨,富民县山区气温骤降至零摄氏度,山顶森林的树梢上白雪皑皑,李学林已在赶往大水井村的山区公路上。“尘土飞扬的进村土路、多数是土基危房的民居、家家去山下拉水的大塑料桶”……3年前的一幕幕场景,还牵动着李学林的心。

  “看,大水井村快到了!”翻过一个山岗,李学林指向前方山坡上炊烟袅袅的村寨。只见新修的水泥公路通向村寨,公路两边的坡地上是一片片覆盖黑色纱网的三七种植基地,田野中还有一片片齐腰深绿油油的荷兰豆……“变化很大呀!”李学林感慨。

  走进大水井村,更觉耳目一新。龙升会带着李学林去看他正在建的新房。新房十分宽敞,全家已入住一楼,还在加盖二层。“我们村69户都是苗族,这几年有的盖了砖房,有的进行了房屋修缮加固,政府还给补助。现在村里住土基老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龙升会说。

  龙升会的妻子张秀玉提着水桶到家门口的水龙头前接水。“这是新接通的自来水吗?我尝尝。”李学林用手掌接水喝了一口,“好喝!是山泉水。”

  “两年前水就通到各家了。”龙升会说。

  寒风刺骨,大家来到龙升会家旧房子的火塘边烤火,李学林又向龙升会提起了3年前的那个约定。

  “我们现在有好几个种植养殖大户,村民张爱红种20多亩荷兰豆,一年毛收入40多万元,盖了3层楼房;还有3户村民每家养羊六七十头。”龙升会表示。

  散旦镇镇长白飚补充说:“大水井村在全镇是条件比较差的,这两年我们引进企业帮助大水井发展荷兰豆和三七种植产业,60%的农户种植荷兰豆,亩产值达两万元。流转土地种植三七200亩,土地流转租金每亩1400元,涉及农户40户。”

  李学林越听越高兴:“村里道路、饮水问题解决了,住房改善了,种植养殖能人培养起来了,产业培育起来了,大水井村发展越来越好,祝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高兴之余,李学林也看到大水井村还存在村容村貌治理、生态保护、文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他也坦率地向乡村干部指出了这些问题。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我再次到山区苗族村寨调研,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掌握的一手资料,都是我参加两会重点关注的,这也有助于我今后更好地参政议政。”李学林表示。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5日 03版)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