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的“双奥之城”,静候冬残奥会启幕
【北京冬残奥 我们来了】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3月4日,北京2022冬残奥会将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北京。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体育健儿将在北京和张家口的冰雪运动场上,奋力拼搏,追逐梦想,共同见证赛场荣光。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所有涉残奥场馆即刻进入转换期,一馆两用。而冬残奥会有其特殊性,从竞赛场馆到运动员餐厅以及交通工作,要求都和冬奥会有所不同;从设施到服务都需要转换,力求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会运动员带来美好的“无障碍体验”。
记者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组委会了解到,目前,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以及3个冬残奥村、国家体育场、延庆颁奖广场等非竞赛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全部完工。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无障碍协调处处长彭四田介绍,场馆内外都需要打造安全、顺畅、“有温度”的无障碍环境,满足运动员、观众等多种客户群的需求。
打造安全、顺畅、有温度的无障碍环境
一周前刚刚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冰壶比赛的“冰立方”,在冬残奥会期间将进行轮椅冰壶比赛。
早在三个月前的“相约北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测试赛上,记者就看到,“冰立方”北广场的4号门是供运动员进出的专用通道,这里有一条“之”字形、长达80米的无障碍通道直达冰场,它的宽度能容纳两辆轮椅。在通道突出的台阶处增加了圆弧护角,以防残障人士通行时磕碰。这里的卫生间全部采用电动门,宽幅1米,同时还有语音播报。镜子采用了倾斜角度设计,方便轮椅运动员使用。
考虑到残障运动员更衣等特殊要求,“冰立方”特地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专门用于残障人士,为了配合轮椅平进平出,相关区域安装了自动门设置。更衣室内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设施应有尽有,简洁好用,赛时将会让运动员体验到暖心的服务。
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几天后将承接残奥冰球比赛。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场地规格与冬奥会完全一致,但由于选手比赛方式不同,场地设施有诸多细节需要调整,场地转换非常重要。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协调员葛苑芃向记者介绍,赛场硬件方面的调整包括板墙、冰面的调整以及仿真冰板的铺设等。
据介绍,考虑到参赛选手的实际情况,从运动员更衣室至比赛场地,进场的门、赛场内的运动员席和受罚席都已经过改造,方便坐着冰橇的运动员自由进出。
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举办冬残奥会高山滑雪赛事,其高差约900米,依山势建设4组平台,这些平台间通过无障碍电梯、道路系统连接,减少山地建筑给残障人士带来的不便;这里还新添了无障碍卫生间18个、无障碍电梯19个、索道11条,其中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可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佩戴滑雪器使用,并建设了专供冬残奥会使用的拖牵索道。这里还设置临时坡道,处理因造雪而形成的高差问题。
在高山滑雪竞速结束区的兴奋剂检测站门前,工作人员特地搭建了无障碍通道。在赛道终点,还在雪地上修建了一条木板路,上面铺有一层防滑垫,行走其上十分平稳。
“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运动员在赛时能够无障碍通行。事实上,从运动员到达冬残奥村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个无论在任何场景中都能顺畅行动的环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对记者表示,“这体现我们办赛的一个重要理念——人性化。我们希望尽量不要借助人抬等外力帮助残疾人运动员行动,而是努力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行,体现平等与尊重。”
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
随着赛事的临近,各代表团已有不少运动员抵达赛区并投入赛前的训练当中。中国选手朱大庆已经开始训练。她说:“这里的无障碍设施非常好,我乘着缆车一路从冬残奥村坐到了山顶,缆车的座椅还有加热功能,非常舒服。能在自己国家这么好的赛场和服务条件下比赛,感觉很幸运,也更激发了我奋力拼搏的斗志。”
作为运动员们“临时的家”,3个冬残奥村更是处处体现出东道主的人文关怀。其中,北京冬残奥村将启用9栋完全满足无障碍需求的公寓楼接待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为了让大家住得舒服,残奥会房间均设置了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室内门采用带有把手的平移门,开关、插座、镜子、窗户把手等也都采用低位设计,紧急按钮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在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每张床的床脚都会调低。无障碍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面,设置两侧有安全抓杆的坐便器,洗手盆为高度80厘米的台式洗手盆,淋浴间为无障碍淋浴间,设置安全抓杆和淋浴凳等。
荷兰残疾人高山滑雪队教练员尼基说:“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是我所参加过的冬残奥会中最出色的!中国的组织者为承办冬残奥会做了非常充分且出色的准备工作。”
此外,比赛期间,各个场馆将在进一步固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的同时,针对冬残奥会的特点和残障人士特殊需求,调整完善疫情防控总体方案和各领域分方案,针对无障碍环境,为近距离提供服务的人员、密接人员、因医学原因申请免戴口罩人员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既抓好重点防控任务落实,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又保障安全、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体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