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织就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2-03-03 09:50: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工资收入又涨了;医保报销了大部分手术费,看病再也不愁了;小区改造后,老房子装上了电梯,生活更方便了……一个个切实可感的民生故事,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温暖和舒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全面发力——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社保参保范围扩大,待遇稳步提高,服务日趋便捷;兜底保障牢牢托住民生底线,保障越来越有力。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我们在上海一家制床厂工作,每月能赚一万多元。”在昆明南站,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鸡街镇泽和村村民张云和妻子张绍芬背着行囊,正要和老乡们一起乘坐高铁外出务工。在这次云南省相关部门集中组织的返岗中,和张云夫妻俩一起报名的,还有450余名农村劳动力。他们将免费搭乘高铁走向上海、浙江等地的工作岗位。

  正月的春风里,就业市场已经复苏——从贵州、四川发出的专车、专列满载务工人员返岗;辽宁沈阳的大型招聘会上,200多家企业的5000余个招聘岗位吸引不少求职者问询;“直播带岗”的直播间里,求职的弹幕不断刷屏,促成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推动我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过1300万人。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

  就业稳,离不开就业政策的持续加力。

  “稳住职工的心,首先要稳住他们的薪水,政府返还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苏瑛说,2021年春节前夕,公司收到返还的稳岗补贴近396万元,为企业减负、稳岗解决了后顾之忧。

  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稳定就业基本盘,2021年,我国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优化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措施。全年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近1000亿元,向407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31亿元,惠及职工9234万人。

  从开展稳岗留工,到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推动对口劳务协作、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一系列就业政策确保了重点群体就业稳定。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去向落实率好于上年。农民工外出务工规模持续增加,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160个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628万人。

  近年来,新兴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从以创业带动就业,到多渠道灵活就业,就业渠道越走越宽。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就业“蓄水池”作用更加显著。

  “饭碗”端得稳,人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脱贫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实际增长10.8%。

  就业稳,收入增,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民生保障网更密更牢

  社保覆盖更广、医保报销更便捷、养老服务日益完善、住房保障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保障政策不断完善,织就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网,民生福祉温暖人心。

  “直接使用浙江社保卡就能进行结算,可以少支付31元挂号费。”年前,从浙江杭州到上海出差的刘女士因身体不适,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社保卡异地就医让她感受到社保“一卡通”的便利。

  当前,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3.52亿人,普及率达95.7%,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亿。社保卡已普遍开通人社领域95项应用,电子社保卡开通62项全国服务和1000余项各省市属地服务。在全国多地,使用社保卡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凭社保卡进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景区等,让人们更便捷地享受到各类民生服务。

  心脏支架价格平均降幅93%,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不断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改革,截至目前,前六批药品集中采购平均降幅达53%。

  “降价最初,患者都不敢相信医生开的是同一种药。”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张卫说。2021年10月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落地后,用于治疗结肠癌的原研药奥沙利铂注射剂从每支价格近2000元降到310元。从“用不起”到“放心用”,集采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8万余元的手术花费,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了20.8万元,在医院治疗心脏瓣膜病后,医保报销为来自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干涝池村的赵桂英大幅减轻了负担。她由衷感叹:“参加医保就是好,报销方便,以后看病再也不愁了。”

  随着越来越多药物纳入报销范围、异地报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我国医保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这张应保尽保、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网,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后盾。

  启动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近年来,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实现安居梦。2021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94万套。越来越多人走进温暖新居,收获新生活的幸福感。

  全力兜住民生底线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艰中之艰的最后防线。在这场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中,民政部门不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和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力度。

  在云南昭通,36万多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新楼林立、配套设施齐全的靖安新区。住房有保障后,就业帮扶还在继续。57岁的祁仕清一家搬迁后,在安置区广场租下小摊位,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农区贫困老人贡琼年事已高,无法从事生产劳动,身边也无人照顾。在当地政府帮扶下,老人搬进了城里的养老院,每年还能领几千元补贴。

  截至2020年年底,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助力“两不愁三保障”从目标走向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脱贫群众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在我国首个“摘帽”的贫困县江西井冈山,水泥路变成沥青路,新房、汽车、游客越来越多,脱贫户彭夏英家盖起三层新楼房,一年能挣10多万元;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的电商、直播越来越火,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村民杨秀兰在产业带动下,每月收入3000多元。

  特殊困难群体是民生保障的“短板”,保障基本民生,托住底线最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提标增效,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逐步健全。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