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看两会】乡村建设重在行动
作者:王锁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个重要工作任务被加以阐述,这清晰传递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视。当前,为推动乡村振兴沿着顶层设计的“路线图”有序推进,我们必须认识好把握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性和发力点。
一、充分认识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性
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有具体实践措施加以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之列为“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并进行了框架性工作部署,这就把乡村建设行动纳入推进乡村振兴范畴。去年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乡村建设。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口。可以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提档升级,有助于夯实乡村振兴实践举措,展现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三农”稳,大局才能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大规模返贫现象,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是当前全党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可以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通过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有助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打下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这是各级党和政府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一直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环境、卫生、人居方面存在脏乱差问题;还有,由于农村普遍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难以形成知名品牌和产业链,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增加了搞好“三农”工作的难度,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既符合农村实际,也注重实用性,有助于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卫生的整治改善,带动农村人居、生态、乡风、治理、产业、生活水平的进步,也有助于提升农民文明素养,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乡村社会文明,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刻把握乡村建设行动的发力点
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实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党委和政府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把握党和政府作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有助于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付出更巨大的努力,促使乡村建设各项措施早落地、落好地,发挥好我国“三农”在应变局、开新局中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体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要求。我国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因而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因村制宜,不脱离实际,也不千村一面。一是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规划内容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在现有基础上展开,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必须保持传统村落独特风貌,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各地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把中央指示精神同本地农村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村庄实际、乡村生活特点、农民群众意愿和乡村振兴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采取“一刀切”,也不搞“运动式”做法。
坚持在统揽全局中突出重点。乡村建设具有综合性,也是一个过程,因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揽全局、突出重点,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确保乡村建设有序发展。首先,要重点加强乡村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做好农房改善改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推动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这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基础环节。同时,面对数字经济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各地要运用好“互联网+”这一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实现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此外,乡村建设要塑形、也要铸魂。硬件层面建设当然不可缺少,但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公共服务同样重要,否则就难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为此,可以借助或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党建+”品牌,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项目,推进乡村移风易俗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规定了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目标,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所以,乡村建设要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好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当然,乡村建设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农民是乡村建设行动的主力军,因而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必须通过乡村振兴培训赋能,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民群众创业就业的素质能力,让他们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并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中实现共享农业农村发展成果。
加强党对乡村建设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涉及农村农业方方面面,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在全局中谋划、在重点上攻坚。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首先就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其次,要搭建乡村人才招聘和交流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回乡,让他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献计献策、建功立业;最后,为避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促使在工作谋划、部署推进、要素配置等方面形成合力效应,从而为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取得实效提供有力保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