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防治结合除网暴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2-03-28 10:42: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观者有心】

  作者:宋少燕(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近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打击网络谣言,整治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进一步规范传播秩序,算法综合治理,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等,更加突出回应网民关切,突出对症下药,突出效果导向。发布会之后,社交媒体热搜榜上多个相关话题引发热议。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如今,以网络谣言为代表的网络暴力乱象已经对广大网民形成了严重困扰,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针对网络暴力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网络上的暴力往往是隐蔽的,而且没有专项的法律对其进行制裁,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无形的、长远的,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有全国政协委员分析,“当前,网络暴力呈现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人为操纵、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从网络空间的造谣诽谤到现实的人身威胁,形成社会性死亡”,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对网暴受害者的报案,能立案的应当及时立案;深挖黑公关,黑产业链,加强源头治理;建立网络暴力黑名单制度,及时制止防止网暴升级”;“40位代表联名建议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更是引发了广泛共鸣。

  何为网络暴力?当前虽无定论,但是去年曝光的一系列“饭圈”乱象以及影响广泛的法律案件已经让公众见识了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

  长期以来,“饭圈”普遍存在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以号召粉丝、雇佣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还形成了众多以打投、应援、集资、控评、八卦、爆料等为主题的粉丝社区、群组等。“饭圈”网络暴力现象把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

  2021年,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此事曾引起广泛讨论。2020年7月,被告人郎某某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快递驿站内,使用手机偷拍被害人谷某某并将视频发布在某微信群。被告人何某某伙同郎某某捏造谷某某结识快递员并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信聊天记录,并捏造“赴约途中”“约会现场”等视频、图片。后郎某某将上述捏造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及视频、图片陆续发布在该微信群,引发群内大量低俗、淫秽评论。因造谣传谣引发的网络暴力给受害人造成了极大困扰,也给广大网民带来伤害。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对于披露公民个人信息,发起人肉搜索、侮辱诽谤等网络暴力行为,人们深恶痛绝。网络暴力突破了道德底线,不仅侵害他人的尊严、名誉和隐私,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企业雇佣水军刷好评、流量造假、操纵舆论等问题,让人看到了网络暴力背后隐藏的黑色利益链。如何治理网络空间的顽瘴痼疾,如何防止网络暴力现象污染精神家园,如何有效打击和阻断黑色利益链,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年年底,相关部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和集中治理,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等,有效遏制了乱象的滋生蔓延,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但是,打击网络暴力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机制,久久为功,防止反弹回潮。本次“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释放出积极信号,反映了国家治理网络乱象,打击网络暴力现象的决心。发布会不仅明确了十方面重要任务,还提出了四方面具体举措,一是指导网站平台建立网络暴力行为监测模型,精准识别处置;二是通过批量禁言、封号、移交相关部门等措施加大惩治力度;三是通过完善防控机制,上线发文警示等功能强化用户保护;四是细化举报分类,简化举报程序,畅通举报渠道。四方面具体举措从预防到监测,从监督到惩治,防治结合除网暴,让网络暴力无根无源、无处跑。

  正如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所呼吁的,治理网络暴力要有法律支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两高对此均有回应,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强调:“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强调:“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人人有责,无论是网络黑产幕后助推,还是粉丝无脑对立,抑或是蹭流量起哄看热闹,参与或纵容网络暴力最终会害人害己。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