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构建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2-03-29 10:49:00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陆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意义方面凝聚起明确的共识,认识到其日益成为关系到产业经济安全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

  虽然拔尖创新人才必然是社会中的极少数,可能还不到适龄人口的万分之一,但他们的才智创新贡献使全社会受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以天赋和才能为前提的教育,其出发点在于承认自然禀赋的差异。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有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专门举措,只是各国政府在支持力度、稳定持续性以及培养效果方面有所不同。

  根据4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将中国特色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初步概括为以下五项特征:一是在较大基数的高难度学科类才智选拔基础上,针对少数脱颖而出者开展专门培养。培养条件由国家和大学统筹配置,通常是师资优秀、经费充实、专业定向、训练强度很高的教育资源。二是天赋需要萌发生长的自由空间。教育的使命在于连接自然与社会,所以此类教育过程的难点在于使入围学生的个人天赋与兴趣能落实在国家社会急需的特定学科领域,并形成自觉而稳定的学术志趣。三是由于此类项目通过精心选拔,聚集了才智水平相近的一批学生进入同一领域深造。他们之间容易构成激烈竞争,也有条件形成精英共同体,其氛围取决于项目长期沉淀的内部文化,更有赖于榜样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四是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意识到志趣无法匹配,或者能力难以应对学业挑战,通常要有一定的退出机制。五是此类教育项目的现实目标并非人人“拔尖”,而是在培养的多数人才中进一步选拔出能够成为本领域的骨干力量,并期待其中有人能作出杰出贡献。可见,此类教育是特殊的高水平教育,不能与优质的普通教育相混淆。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看似仅涉及一流大学里的少部分师生,但不能忽视教育的系统性及其影响的全局性。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升学机会空前地变大,学业竞争大众化的社会正在急速地形成。问题在于,竞争基数扩大,并不一定构成更好的选拔效果。因为大众化的教育系统裹挟着绝大多数人不得不参与学业竞争。为了兼顾所有参与者,考试命题与选拔的标准也变得大众化。当考试很难分辨出真正的天赋和过度准备努力之间的区别时,其选拔性就削弱了,其竞争性则因参与者众多而有增无减。当天赋才能不得不运用于大众化的学业竞争,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自我发展就失去了空间,这就造成了大众化教育对天赋的系统性“忽视”。因此,我们要警惕教育系统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形成并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的“强竞争、弱选拔”态势。

  在我国已经实现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超大规模的教育系统内部需要足够的复杂性来保持活力,过度竞争的问题需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新阶段,做出更好的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否则不仅会遏制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到所有人。当务之急在于,要创设积极有力、科学多元的选拔机制,为不同教育路径构建适当竞争的边界,将人才逐步脱颖而出的过程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贯穿到全学段之中。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