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循环箱不受待见,巨量快递垃圾何去何从
光明网评论员:网购“剁手”的时候有多爽,拆快递后垃圾“围门”的领悟就有多痛。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超过1000亿件的快递在国内流通,这与“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首次突破10万亿”的新闻互为印证,而一旦流通过程结束,它们则变身为超过900万吨的纸类废弃物和超过180万吨的塑料废弃物。
日前,有环保组织发布的一份关于快递企业包装“绿色化”的报告显示,尽管循环快递箱有助于减少快递废弃物,但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国内主流快递企业的循环箱投放数量、循环使用次数均处于极低水平,循环箱的使用占快递业务量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相信这与大多数人的快递体验大体一致。
循环快递箱,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快递箱,多由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同时采用固定带、魔术贴等代替胶带纸、塑料泡沫填充物,可循环使用几十次。不过,要实现这种快递箱的循环使用,需要快递员在送达快递后,现场将循环箱内的物品取出,然后带走循环箱,以投入下次使用。
消费者出于保护隐私等的考虑,现场拆箱的意愿并不高;对快递员来说,这么做明显影响投递效率,远不如使用一次性包装来得痛快。而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要想支撑循环箱的运转,还得就运营管理等系统进行持续研发和投入。在收发快递这件事上,每个主体都选择了于己有利的选项,但就最终的结果而言,似乎是所有人皆输。
且不说,大量的快递垃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加速了气候危机,眼下垃圾集中处理的社会成本不断高企,而这主要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更直白地说,我们作为“消费者”所产生的大量快递包装垃圾,其处理成本最后由作为“纳税人”的我们自己承担了,这还不算其他无形的账本。所以,快递包装绿色纯度如何,绝不是与己无关。如果说,10年前中国快递包装要来一场“绿色化”革命为言尚早的话,那么在10年后的今天,当快递业务量较当初净增14倍之多,而且仍将大量增长的趋势下,如何让快递包装减量、绿色,已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电商平台创造的每个购物节里,也都能听到相关议题的讨论,但很多时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快递包装胶带纸“瘦身”、包装层数被严控,可以说是该行业为数不多的值得说道的绿色化行动。而眼下,维持在这个水位的绿色化,已不足以支撑我们已习以为常的、被网购和物流重新塑造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快递包装绿色化,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循环快递箱的共享和漂流,但实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探索,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归根到底要看市场的反馈和检验。而在这之外,对于巨量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问题,做好垃圾分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抓手。作为消费者的个体对产生的快递垃圾做好分类,随后各类垃圾进入不同的集中处理程序,分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快递包装资源化利用的提升,也在于垃圾处理成本的节约,更在于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的固化。
同消费者一样,快递包装生产者和作为快递包装销售者的物流企业及电商企业等,也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循环利用责任,这也是“生产者责任延伸”的题中之义。比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就明确提出,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回收。不过,责任延伸的边界和刚度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和增强。在此之外,对于人们普遍反映的废品垃圾无处可卖、卖不上钱等问题,则又关涉回收业的发展等等。
由此可见,快递是如此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快递垃圾治理也同样深度与我们的社会系统发生“纠缠”。每一个瓦楞纸箱的“命运”和每一条胶带的去向,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当然也是拷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