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天门大开 江水滔滔

发布时间:2022-04-29 10:32: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天门春色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读着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我来到安徽和县西梁山下,趁着晴日欲睹李白诗中的天门山风光。

  一

  西梁山,在和县城东南,与东梁山夹江对峙。两山合为天门山。滚滚长江一泻千里,至此折转北去。天门大开,江水滔滔,千帆过尽,日月如梭。

  本想循着熟悉的山路拾级而上,可山门铁栅栏将我挡在山外。我只能另辟蹊径,取道阡陌。小径芳草萋萋,满目葱茏。

  “关关——关关——”不时从远方飘来的鸠鸣,弥漫在西梁山脚下。阡陌幽僻,少有人行,但常有禽鸟出没。斑鸠、喜鹊、八哥、麻雀、树莺、伯劳、燕子、沙鸥等栖息在植被茂密的山林里,鸣声上下,空谷幽幽。眼前一泓碧潭,水尤清冽,鱼影绰绰。忽然间,一个雀影扑棱棱地扇动着白色翅膀,从水湄丛林间惊起,掠过水面,飞入对过山林,水中涟漪层层,落下“唧——唧”鸣声。

  绕道东南,西梁山峰映入眼帘,举头望去,山色翠微,草木葳蕤,风过处,山林起伏。小立江滩,沙白草绿,一年蓬、酢浆草、小蓟、蒲公英、婆婆纳,蓬勃生长,嫩嫩的浅浅的,恰似白宣纸上写下的绿色诗行,诗意流淌。白沙洲上,枯立的灰白蒹葭与沙里冒出的嫩绿芦芽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蒹葭苍苍,江水茫茫,千年的情怀在这里延续。

  二

  缓缓攀上大矶石,摩挲巉岩巨石,感到一股凉意,抬头见“振衣濯足”摩崖石刻,清晰可辨。此乃东晋书圣王羲之手书,越千年不朽。传说永和三年(347年)初夏,王羲之携友人谢安等,游览大江南北山川古刹。他们乘舟从都城建康(南京)来到历阳(和县),在历阳郡太守、豫州刺史谢尚的导引下,拜项亭、访亚父城、登鸡笼山,复又乘舟逆江登西梁山,凭吊长岸古战场。此时恰逢江潮初涨,天晴日朗,王羲之坐看帆影点点,江水北去,索性挂冠松枝,脱靴袜,解衣带,“咕咚咕咚”双足戏水,溅起浪花朵朵。松风阵阵,逍遥游兴正浓。峰北朝东的悬崖上,一座怒吴阁引起王羲之的好奇。阁楼为吴楚长岸之战后,楚人依山所建。他仰望良久,怀古归隐之心油然而生,便与谢尚等人步入怒吴阁,即兴写下“振衣濯足”四个大字,落款“永和三年羲之”。谢尚大喜,令工匠在其洗足处的崖壁上勒石为记。

  背靠矶头,一江横陈。细看江面,波光粼粼,鱼影跳跃。微风起浪处,可见江豚一家几口戏游追逐。过去江豚等珍稀水族几近绝迹,随着长江大保护行动的持续开展和“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又见江豚。

  三

  据《直隶和州志》记载,天门是鱼米之乡,梁山的黄豆、矶头的江蟹、长江的刀鱼为天门三宝。到了春天,鳊鱼、青混、鲢鱼、鱤鱼,马兰头、绿蒿、苜蓿尖、香椿头、豌豆藤……这些水中生的、地里长的山肴野蔌,个个味美鲜嫩。用白碟盛放,恰似一阕渔歌子,更似一曲青玉案。初尝玉盘春色,齿颊生香。

  春日迟迟,一条梁山老街,自东向西绵延千米,几处黑瓦白墙是旧时水墨,氤氲在西梁山下。街腰的残垣断壁,仿佛在诉说曾经的喧嚣与繁华:梁山老街,商贾云集,夹道两边店铺林立,澡堂、旅店、铁匠铺、木匠铺、石匠铺、铜匠铺、豆腐铺、麻油坊、酒肆等应有尽有;咫尺梁山津渡,遇浊浪排空、日星隐曜之时,商旅寄寓老街,当年李白不能东渡,留宿此街写就《横江词》。

  梁山漕运在过去很发达,天门建有粮仓,州府在此存米,必要时经梁山渡口,顺江而下运至南京福成仓。行至老街尽头,一汪清泠可见天光云影,令人遥想当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举头西望,望江亭矗立在西梁山顶,直侵云汉。北望西梁,人民英雄纪念碑掩映在松柏中,渡江战役第一枪在此打响,1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血染西梁山,长眠在苍山峻岭中,如今早已化作一棵棵松柏守护着这方土地。

  山腰桐花始开,微风吹来,桐花“啪嗒”“啪嗒”落下,这是一份哀思,一份对先烈的缅怀。

  遥望东梁,满山青翠,宛在水中央。人道是,天门二山似蛾眉。我见两山更如虎踞龙盘,“二虎山”更具形神。

  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东、西梁山的一张靓丽名片,天门夜月、博望朝霞、陈桥唤渡、万庵观澜、龙宫霁雪、云阁疏钟、荻州幕雨、柳岸春莺。这天门八景,李白或许曾赏过。王安石、杨万里、贺铸、解缙……他们也曾来过。这些文人墨客为古色古香的天门山留下一首首诗篇。

  天门之游,李白如影随形,这里留有他不朽的身姿和那首千古绝唱。

  回味天门春色,我沉醉在春天里。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