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青春“燃”在护疆戍边一线

发布时间:2022-05-11 09:35: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李慧 光明日报通讯员 殷华

  坐落于天山南麓东段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地,境内有多个山口直接通往中亚。从汉唐至今,这里留下了无数戍边将士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传奇故事。

  2019年1月1日,原武警新疆边防总队阿克苏边防支队官兵退出现役,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整体转隶为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

  身份从“边防战士”变成了“移民管理警察”,3年过去了,这支年轻的队伍“戎装虽易、初心未改”,扎根在环境条件艰苦、地理位置偏远的边境地区,继续建功立业。

  “边境有我,祖国放心”

  从阿克苏市出发,穿过乌什县城,经过牙满苏边境派出所,沿着祖国边境线一路西行,就抵达了别迭里边境警务站。

  警务站站长托合提·艾合麦提1986年出生,却是个地道的“老边防”。从2005年参军入伍起,他就一直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2019年,托合提脱下“橄榄绿”,穿上了“移民蓝”,来到别迭里山口,继续承担守边、护边、巡边的重任。

  警务站建在海拔2300米的山口上,一年到头都刮风,6级以上的大风都得刮上两个月,吹得人手上、脸上都是裂口。

  虽然条件艰苦,但工作却是标准不减、要求不降:查缉过往人员、车辆,一丝不苟;实时查看各点位监控画面,调度周边数个警务站边境防控,快捷高效;指挥联络一至八号驻勤点护边员,开展24小时巡逻任务,有条不紊。

  坚守别迭里,每名民警都曾被这个山口狠狠“给过脸色”。

  去往界碑边境处踏查路上,车子沿着崎岖的砂石路盘旋而上。随着海拔不断攀升,道路愈发陡峭。行至九道弯处,“之”字形回头弯盘旋上升,路面上的积雪导致车轮打滑,民警下车捧起路边石子铺洒在车轮下,车辆才得以从悬崖边脱困。

  48公里的山路走到尽头,别迭里达坂出现在眼前。沿着有1377级台阶的徒步巡逻便道拾级而上,寒风凛冽,眼前白雪皑皑。

  年龄最小的哈萨克族小伙儿达尔曼·巴合提江一马当先,高举国旗走在最前面。腿部受过伤的杨小强在两名同事的帮助下,一边攀登一边讲述:“这铁梯是去年10月份才修好的,我们原来上的时候没有梯子、没有路,最后这五六百米,坡太陡、雪又深,爬上去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上去了。”

  几个人扒开埋住界碑的积雪,仔细擦拭,将“中国3”的字样描红。他们认真巡查各种设施,寻找有无非法通行的痕迹。

  站在界碑旁,他们高高举起五星红旗,发出铮铮誓言:“我是移民管理警察,担负边境巡逻任务,边境有我,祖国放心!”

  “戈壁滩上一样有绚丽的青春”

  汽车行驶在天山南麓的托木尔峰脚下,单一色调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突然,绿树环抱的阿吐孜边境警务站出现在眼前。

  小站不大,5间平房,200来平方米,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5个身着警服的大男孩迎了出来,他们是清一色的95后。年龄最大的马大松,27岁;年龄最小的杨锐,21岁。待得最久的是杨庆鑫,来自河南周口,2015年当兵入伍,2016年被分配至阿吐孜守边。

  2019年年初,杨庆鑫放弃转业退伍回家团圆的机会,选择就地转改。其他4个小伙伴也分别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转改而来,从士兵“变身”为移民管理警察。

  阿吐孜边境警务站是个中心站,主要担负来往边境一线生产作业的车辆和人员的查验查缉工作,同时,协管周边3到5个一般警务站,统筹联系数百名护边员。

  从繁华都市来到西域边关,从热闹喧嚣到荒无人烟,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也有想不通的时候。身份变了,要从原来的“干一阵子”变成“干一辈子”,思想上不免有些波动。他们开始追问自己:坚守在祖国边疆一线,我们能留下些什么?

  阿吐孜“戈壁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里最缺的是绿色,那就先在这戈壁滩上种树吧!

  说干就干。从2019年起,每年春秋两季,杨庆鑫带着民警辅警和护边员们齐上阵,在警务站两旁的戈壁滩上种树。他们先捡石头再填土,修筑了两公里长的引水渠,一棵棵栽种,一次次补栽,硬是在戈壁滩上种活了两万棵杨柳,把警务站打造成了花园。

  种下的树扮绿了阿吐孜,也为小伙子们的青春增添了色彩,他们把警务站当成了自己的“家”,心也安顿下来。他们说,戈壁滩上一样有绚丽的青春!

  “群众有事我来跑,争做老乡贴心人”

  “五一”前夕,英阿瓦提边境派出所喜讯连连: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民警西热爱力·吐尔洪被国家移民管理局授予“成绩突出青年民警”荣誉称号。

  接到祝贺电话时,西热爱力正在苏尔滚村地头调解一起浇地纠纷。

  村民艾则孜·依麻木尼亚孜在浇灌自家20亩已耕种农田时,一不留神,让大水灌入了相邻地块中,让这一地块播种期推迟一个多星期。西热爱力把两家土地承包人叫到地头,耐心劝说,在西热爱力的调解下,两人握手言和。

  1992年出生的西热爱力,刚满30岁,两鬓已生白发。调解处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已经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西热爱力工作的苏尔滚村警务室,建在靠近边境海拔2000多米的山口处,距离乌什县城55公里,辖苏尔滚村和英买里村,有农牧民4000多人。

  群众遇到难事,都会来到警务站。西热爱力的手机,成了群众热线,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如果说西热爱力是在以突出成绩回报家乡,那么来自福建的小伙陈皓,则是抱着闯世面、砺青春的激情来到新疆的。

  2019年,原公安边防部队改革转隶时,21岁的陈皓放弃了留在广东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来到新疆工作,被分到英阿瓦提边境派出所库齐村警务站。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他总觉得跟群众“热”不起来,开展工作也处处受限。

  两年前春节,陈皓回乡探亲,在自家小区看到设置有“爱心驿站”,他动了心:能否在辖区里也建上一个?在得到派出所领导支持后,他当即行动,先向亲朋好友募集了300双雨鞋,发往库齐村。

  没想到,就是这些雨鞋,拉近了他跟群众的距离。农忙时节,当地雨水多,下地干农活的老乡们心疼鞋,光脚下地干活,很多人脚会受伤。村里走访时,陈皓会带上几双雨鞋,看到光脚干活的就会帮老人穿上。时间久了,老人们都叫他“好巴郎(好孩子)”。

  人头熟了,工作就好开展了。信息收集、矛盾调处,陈皓干得得心应手,他说,在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小事中,自己得到了认可,有了成就感,也有了扎根边疆的信心和勇气。

  “群众有事我来跑,争做老乡贴心人。”英阿瓦提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李智学说,新时代的移民管理警察,就是要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通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警民一家,共同守护祖国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