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用好评价指挥棒 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陈鹏
每年11月,期中考试后,等待北京市育英学校高二年级学子的既不是密集的试卷分析,也不是简单的放松活动,而是校内义务劳动。
他们,或变身“中华小当家”与食堂师傅们一起忙碌准备上千份早餐,或变身“保安小哥”在校门口迎接上学的老师学生、维护秩序……“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
这个“高二小学段实践课程”,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生动缩影。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探索、建立和完善分类多元、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加速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推进。
1.深化学校评价,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
在山东诸城,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怎么样,看什么?
绿色指标。
不再用升学率这一把“尺子”丈量,而是用多样方式评价学校。该市结合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学校实际,以办学质量和进步指数为重点,研究制定“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科学诊断问题短板,推动落实问题整改,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目前,该市有19所学校(幼儿园)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5所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教育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前列。
支撑这一改革的,是“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清晰而强烈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在与师生的亲切交谈中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途径和方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被不断纠正。河北、辽宁、贵州、陕西等地紧盯“唯分数”“唯升学”问题,在中高考重要节点以印发提醒函、写信、通报批评等方式,引导基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形成有效震慑。江西、山东、宁夏等地设立教育评价“十个不得、一个严禁”举报投诉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接受群众监督举报,督促及时整改。
各个学段“四梁八柱”的办学评价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4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相继出台。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授王红认为,科学的教育评价必然引导政府、学校、家长摒弃偏斜功利的追求,减弱乃至消除教育焦虑,让整个社会更加理性,呈现出健康、从容的教育发展环境。
2.完善教师评价,构建教书育人新体系
乡村学校教师刘习聪所在的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平口镇完全小学,是湖南最大的库区农村小学之一。此前兼任班主任的他,除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整理各项资料、留台账、迎接检查,“不堪重负”。现在,教师负担“真减实降”,刘习聪和同事们有更多时间备课、上课。学校的兴趣课程班也开起来了,除书法、足球等常见课程,还有小众的葫芦丝课、古筝课。
这几年,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英语专业课教师张云清也越来越感觉到“有干劲”。2018年之前,“1974年后出生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博士学位才能参评正高职称”的一纸规定,让她很焦灼。如今,教学成绩突出的她摆脱了学位门槛限制,评上了教学型教授,还被破格提拔为教学副院长。
幸福感的提升,来自指挥棒的转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针对长久以来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各地各校掀起改革热潮,全力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评价制度,给踏踏实实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希望。
师德师风成为公认的第一标准。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师选聘、人才和项目申报、职称评聘、教师资格和导师遴选等工作中加强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深入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专题宣讲、编发警示教育手册,切实增强教师自律意识。
教育教学实绩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强化教师待遇业绩导向,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教师倾斜,班主任津贴从人均每月800元提升到了1000元,全部由区财政保障、不占用绩效工资总量,树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鲜明导向。
教师科研评价的质量导向进一步凸显,更加重视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东北大学出台学科绩效评价办法,坚持分类评价,不同层次学科分设评价标准,突出学科建设质量和服务贡献;树立成果导向,鼓励学科交叉,服务国家战略,集中优势资源产生重大标志性成果。
3.优化学生评价,打造成长成才新生态
一则《杭州家长怒打12345投诉:学校不公布孩子期末分数!校长回应亮了》的报道,曾上了热搜。这个备受关注事件的背后,是因为学校试行学生“无分”期末成绩评定方法——金凤凰综合素质报告单。
这张小小的学生期末成绩单,让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小学开启了破解“唯分数”的评价变革。报告单细分为学业水平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四个部分,辅以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分项等第评价表,旨在构建全面立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为扭转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近年来,各地各校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探索过程性评价,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评价的改革路径更加清晰。
每到收获季,江西省芦溪县南坑镇妙泉学校的孩子们脸上写满喜悦。从2012年开始,妙泉学校在校园里开辟了一片菜地,作为种植劳动实践场所。学生们可带着采摘成果到食堂“兑换”班费。“菜地还是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离不开的‘素材库’。”妙泉学校校长倪宗辉介绍,手工小组用各种材料制作以蔬菜为主题的美工作品,还利用蔬菜果实制作干果食品;美术小组以各种蔬菜和基地风光为实物,现场写生……
每到毕业季,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除领到毕业证,还会领到一份第二课堂成绩单。2017级的学生罗洪在本科阶段一共获得98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时。“从大一开始,学校就开设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热爱上了志愿服务,也愿意不断投身于火热的志愿实践中。”罗洪说。
成绩单里的“人”回来了!
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学生发现:曾经冰冷的、“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成绩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温度、更加丰富的青春成长记录。
更多的改革实践证明:解决好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是全面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的关键一步。
以教育评价创新塑造教育未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下大力气打好教育评价这“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攻坚克难,用科学的教育评价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