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脱贫攻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作者:张洪昌(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研究员);张再杰(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以乡村振兴引领工程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广泛组织动员,凝聚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注入力量源泉。
一方面,要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夯实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振兴,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机制,将责任层层压实,打通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加强行业部门联动抓振兴,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个“链条”都转动起来,高效运作、强力推进。
另一方面,要坚持尽锐出战,广泛组织动员。聚集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更加健全完善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健全乡村队伍体系,锻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方法、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持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优化调整下沉干部帮扶力量。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开展多层次东西部协作。建立东部帮扶城市精准对接机制,拓展东西部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中央、省级单位定点帮扶,继续实施国有企业对口帮扶行动、鼓励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智力帮扶、消费帮扶,巩固拓展党政齐抓共管、社会齐帮共扶、群众自力更生的体制机制,汇聚全社会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坚持精准方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方法保障。
一方面,要加强精准监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与动态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开展分级预警、动态监测。建立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数据共享和对接,发挥好部门预警监测作用。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妥善处置、事后跟踪问效。
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有效衔接,精准务实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全面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引领示范建设,打造高标准、高起点乡村振兴样板。用足用好现有衔接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夯实基础与重点推进相结合。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做好特殊困难村的重点帮扶工作。集中精力强化发展弱项,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改善乡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条件。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农业主导产业的精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提升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水平。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坚韧斗志,厚植为民情怀,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树立价值宗旨。
一方面,要弘扬敢于担当、不懈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勇气和担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带领干部群众补短板、强基础。坚持目标导向,建立问题清单,认真对标对表,找准差距短板,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始终以昂扬的斗志,认认真真吃透政策,扎扎实实啃下“硬骨头”,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经济结构的同时,更多地顾及到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进乡村高质量振兴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主动回应群众诉求,下决心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机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方法,把上级主管部门评价与农民群众评价统一起来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要在脱贫攻坚精神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提升乡村振兴的实效。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涵,大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以党组织为统领,大力培育村民自治组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构建“四位一体”基层组织格局,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加强农户技能培训,加大教育帮扶投入,持续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提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最大受益者。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1GZQN15)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