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花开新津处处新

发布时间:2022-05-18 11:08:00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

  新津区位于四川成都市南,从市区出发约1小时即达。第一次去新津,是几年前的一个周末,和家人探访那里的斑竹林景区。

  进得园中,路过一片围满菖蒲的池塘。初夏时节,适逢各色菖蒲花开,婷婷袅袅,其间尤以蓝色居多。菖蒲花朵状似蝴蝶,翩跹于成片葱翠的剑形叶片之上,甚是悦目。

  斑竹林景区为川西平原腹地仅有的市级森林公园,占地约1500亩。景区打造之时,完好地保留了它的原始风貌。这里有上百年的竹林与桢楠,江安河、羊马河支流环绕其中。因为园区够大,通幽曲径众多,来此的游客虽是不少,散布开来也不觉拥挤,你总能找到那个属于你安适的地方。因势而建的平湖秋月、吊桥叠溪、姚滩湿地、水湄清音等景致,揽你入怀,亲近又自然。

  静美的平湖秋月水畔,有个大草坪,是游客们喜爱的聚居之地。几乎每次来,都能遇见前来拍婚纱照的情侣。草坪南面有两棵大树——一棵榆树,一棵蓝花楹。阳光浓烈之时,两丛巨大树冠之下,聚满了几十上百的纳凉人。

  斑竹林园区里的服务人员,大多是附近村子的人。景区在餐饮服务、超市售货、治安管理、绿化养护、环境卫生管护等方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我了解到,他们平均一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算一算,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余元。

  园区门前的三新路颇有人气,一家家餐馆紧挨,生意都还不错。尤其是园区门口最近的那家豆花鱼庄,连着两家铺面都是一家人开的。到饭点时,常常座无虚席。

  当家的老板是个40来岁的瘦高男人,因为常去,我偶尔和他聊上几句。他们一家就是本地(新津区兴义镇)村民,因建设斑竹林景区而搬迁,分得这两家铺面,做了餐饮。铺面是自己的,不用交租金,看他谈起这时满脸的笑容,就知道定是挣了不少钱。

  二

  2022年春,听闻新津两河口菜花尚好,我和爱人驱车前访。离开市区,驶上笔直的成新蒲快速路,广阔的成都平原一览无余。

  路上,远远见一处醒目的建筑群,共由五个巨型穹顶并排组成,状似从中剖开的巨大玉米棒,五彩斑斓地横卧大地。建筑墙体亮晶晶地反着光,原来是由彩色玻璃片拼接构成。其中以黄色居多,间或有蓝、红、绿色。

  心下好奇,当车驶近,见一道旁路标写着“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想必那建筑群便是农展馆。这与我头脑中设想的刻板肃穆的展馆形象有着霄壤之别——它是一个自然、时尚与华美相融合的建筑。

  当车驶得再近些,双眼又被那田里突然呈现的景物点亮。大片大片的五彩油菜花,在展馆脚下坦阔的田野上奔放盛开、铺陈渲染,织出一条条五彩的生态丝带。

  这是第一次偶然发现天府农博园。如果说这次只是走马观花,两周后,第二次游览天府农博园,可算是脚踏实地了。我在五彩油菜花地里饱足了眼福。而此行,我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在大片五彩油菜花田地的边缘,有一条铺着红色沥青路的绿道。道旁种植着几簇红枫,绿色的草坪将其衬托得分外耀眼。它吸引着我的脚步。从田埂跨上绿道,没走两步,但见一座小桥跨过溪流,往桥那头一瞧,竟是斑竹林景区的后门。

  原来我钟情的斑竹林景区和天府农博园是连接成片的,它已成为农博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上偶有农人经过,我心下想,乡村建设得如此之美,他们天天行走在画中、生活在画中,叫人好生羡慕。

  三

  第三次参观天府农博园,我了解到它的建设背景。2018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定在新津区兴义镇创办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作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

  园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围绕“农博引领+乡村振兴”,聚焦农业博览、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和绿色食品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着力呈现“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创新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目前,已实施建设了农博主展馆、大田展区、农耕文明博物馆、融媒体中心等12个重大功能项目,引进蓝城·沐春风、新希望智能养猪、58科技农业总部基地等45个产业化项目,落户中国农大四川现代化农业产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机构。

  给我触动最大的,还要数张河果园子社区建设。该社区属兴义镇张河村,位于农博园核心区域,集中居住271户762人。

  从前的张河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田野荒芜,垃圾随处,乱棚搭建……

  张河村的改变,要从农博园的建设说起。当它被划定为农博园建设核心区域后,新津围绕“把农博会办在田间地头”的理念,引领张河村开启了以“农博引领+乡村振兴”的全新发展之路。引导青年返乡共同创业,引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项目,强力推进农业博览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建成集趣果园子共享农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

  在这个春日的午后,我们走进张河果园子社区。环望四周,社区街道宽敞整洁,一排排别墅小院时髦精致。几个幼童在路面上溜着滑板,风一般从我们身边划过,母亲们在后面笑着追赶。正值蔷薇花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粉的红的,爬着墙、绕着窗,花团簇拥,叶片闪亮。

  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新津区委、区政府将张河村成功致富的模式复制到对口帮扶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打造了木栏村“苹果共享农庄”,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300余元,该模式还被中央党校编入《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经典案例中。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因彭山江口水患严重,犍为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山一带的新渡口,新津被历史赋予重任,且由此而得名。

  两千年时光飞度,世事沉浮,沧海巨变。看如今新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津,正奋笔续写新时代乡村建设,呈现新农村的华彩乐章。(罗 薇)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