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局:“三同”适用范围已扩大到一般消费品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 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于2022年5月20日上午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介绍“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海报新闻记者:今天是5·20世界计量日,我们知道,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支撑。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加强标准和规则对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未来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
今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5·20,也是世界计量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既是国内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市场规则和标准对接,有力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务实推进市场监管规则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框架下,推动标准协调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合作,助力外贸发展,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应对,对影响我国出口行业企业较大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评议,有力地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合法合理权利。
二是积极促进标准认证的有效衔接。在标准化方面,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九大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从2016年的81.45%上升到96.15%,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到75%,主要装备制造业、重要消费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了90%,有力支撑了内外贸一体化。在认证认可方面,我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签署了127份合作互认类安排文件,加入了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极大便利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发展,简化出口转内销CCC认证程序,材料备齐,7个工作日就可获得CCC证书。
三是全面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大力度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引导企业按照相同标准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进行内销的产品,目前“三同”适用范围已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已有“三同”产品近1万种,企业约3000家。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强标准和规则的对接,持续抓好贸易重点热点领域国家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广,不断提升国内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动贸易增长、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不断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多双边互认合作,扩大国内企业和从业机构的参与度,使之从国际合作互认中获得更多实惠。针对我国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加大强制性产品认证推介力度,便利我国产品出口。三是加快推进内外贸产品的同线同标同质,加强对“三同”的政策引导、质量提升和服务保障,支持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满足“三同”的要求。谢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