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以精准思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26 10:05:00来源: 经济日报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为做好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对此,需以精准思维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目标。

  当前,之所以强调要用好精准思维,是因为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疫情防控态势以及多元发展目标形成了多重压力。面对这种多重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只有坚持精准思维,才能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和破解根本难题来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既定发展目标。

  从国际因素看,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正在深刻影响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产业格局。从国内因素看,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稳增长稳就业难度加大,多重因素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为复杂。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只有始终坚持精准思维,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紧盯已经确定的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思路与应对之策,才能在一系列冲击和挑战面前岿然不动、稳如泰山,以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既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阶段性短期冲击,又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

  需要看到,用好精准思维,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都取得了实效。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样要用好精准思维。

  精准思维有助于统筹推进多元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坚持动态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又要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多元目标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从过去的实践看,精准思维在这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比如,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我们不仅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将“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等都统一融入其中,最终不仅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且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上述一系列难题的破解进程。

  精准思维有助于更好解决复杂问题。疫情防控的最大难点在于面对的人口众多,需考量的经济社会领域众多,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实际上,世界上一些国家之所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疫情策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治理体系难以妥善处理信息规模如此庞大的微观治理难题。相比之下,我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建档立卡在中国扶贫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信息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精确瞄准了脱贫攻坚的对象。这不仅为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具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有益经验。

  进一步用好精准思维,需做到问题精准、思路精准、措施精准。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精准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起点。一方面,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全面仔细梳理居民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尤其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活物资供应难、看病取药难、即时沟通协调难等普遍性问题,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不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做好经济工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与堵点问题,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尽可能将政策资源集中使用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坚持系统观念,将思路精准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疫情越是持续和反复,我们就越要意识到现实经济系统的复杂性,所采取的统筹调控思路就要更加精准。具体而言,宏观层面上,要重视产业链上下游的匹配对接问题,确保整个产业体系的正常运行;中观层面上,要着力畅通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的作用,确保企业尤其是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持续经营;微观层面上,要重点关注居民个体的消费、收入、负债等经济指标的动态平衡,采取更多有力措施避免居民因为短期无法偿还房贷等而陷入困境,还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三,秉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将措施精准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点。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都绝非一日之功。想要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胜利,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抵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长期视角,保持战略定力,围绕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系统制订改革方案并采取精准举措来逐一破解难题,全方位提升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顺利实现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安全发展的目标。

  【作者蔡之兵 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