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老百姓的幸福感更来自民情民意通达”

发布时间:2022-06-09 09:47: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郑嘉俊 舒悦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啊。”5月28日,恰逢周末,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九沙村的安置区比工作日热闹了许多。这个原本以老人为主的安置区,增添了不少年轻人的笑声。端午假期之际,为了让老人们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鱼珠街道特意组织了一场“岁月绵长,粽是你最好”的活动。老人们和特意赶回来的儿女、孙辈欢聚一堂,一起包粽子,其乐融融。

  这些曾经数十年住在河涌对面简易木棚屋里的老人们,如今不仅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置房,而且在街道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中,他们还找到了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安置区往东200米,是正在建设中的九沙回迁房。待房子建成后,他们都将整体回迁,住上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套间房。

  “这次活动,老人们都很投入。粽子叶是他们帮忙洗的,绿豆芯、花生、糯米是他们提前泡发的,就连五花肉都是他们帮忙提前一晚腌制的。”在鱼珠街道社工蓝滴洪的眼里,这些老人都兴奋得像个孩子,尤其是86岁的老人郭桥妹,笑得比往日更灿烂。

  这是郭桥妹在这个安置区度过的第二个端午节。在过去的20年里,她跟九沙村的很多老村民一样,一直住在珠江河道边的木棚屋里。

  九沙村绝大多数老村民过去是以船为家的“疍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鼓励疍民上岸定居,他们才陆续在岸边搭建房屋。至今,九沙旧村仍有很多等待改造的旧房和木棚,那是1988年该村在修建煤场和机修厂时第三次整体搬迁时搭建的。受当时的建设条件限制,房屋大多存在漏水、失修等情况。有些老人居住的木棚不仅没有卫生间,而且每逢雨天,还会“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遇上珠江涨水,更会遭受水浸,老人们只能躲到外面避险。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如何改变九沙村老人们的窘境?2020年6月,黄埔区开始对九沙村进行搬迁改造。改造第一步就是在河涌对面建设老人安置房,让九沙村28户老人全都住上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老人安置房。安置区内不仅配套建设了健身设施,街道还会每日提供免费餐,社区义工会每日来嘘寒问暖。

  “以前走在江边,脚上都是泥,一下雨半只脚都会陷进去。现在的大马路又宽敞又舒服。”跟郭桥妹一样也住在安置区里的老人彭转妹说,“我们很快就要搬进气派的高楼了,想想就觉得很幸福。”

  “今年春节,我们小区收到了一份期盼已久的新年礼物,那就是我们的用水难问题终于解决啦!”家住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骏鸿花园的孔文清(化名),说起家里从此不再需要用净水器,直呼“这种感觉超幸福”。因为近十年来,他所在的小区供水管网一直存在腐蚀、老化现象,居民一两个星期就要换一次净水器滤芯。

  而在黄埔区人大代表曲英看来,孔文清他们用水问题的最终解决,要归功于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各区首创的“全过程”预算审查监督制度。

  近年来,黄埔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事前“强化”预审、事中“跟踪”执行、事后“问效”结果的“全链条”监督,对部门预算围绕编制、执行、决算开展了全过程审查监督,畅通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渠道;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研究采纳代表意见建议,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监督与支持的良性互动。

  正是通过“全过程”监督,之前曾就骏鸿花园小区“用水难”做过调研的曲英提出的该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得以落地实施。“‘全过程’预算审查监督制度,保障了人大代表对计划和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曲英说,“同时,也给了我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民意民情落到实处的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群众办实事、替群众排忧解难的平台。”

  “城市发展,归根结底要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州市黄埔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唐平认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除了来自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来自民情民意通达,让老百姓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她说:“民意通达才能政通人和,要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