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春天的故事|胶州市上合示范区:开放合作有了新目标
经济日报原标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开放合作有了新目标
走进位于山东青岛胶州市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宽阔的滨海大道、精致的道路绿化、湖绿景美的公园、拔地而起的高楼,让人感受到这个新兴的区域已初步成型。分布于不同地块的一个个塔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日前,上合示范区举行发布会,全面介绍上合示范区建设情况,提出“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新打法,确立了做实做好做美做响“国际范”上合示范区的新目标。
扭住根本原点
今年春节期间,上合示范区开展了“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节走进直播间”活动,向中国消费者推荐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15场带货专场直播,上架100余种产品,销售额达1亿多元。
“地方经贸合作是建设上合示范区的根本原点,必须牢牢扭住。”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认为,“只有做大做强做优经济贸易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为合作提供基础,为示范提供样板,为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提供坚实经济支撑。”
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刚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上合示范区已经有对外贸易企业主体1800余家,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40余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涵盖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等多个品类。
“我们正聚焦大宗商品交易,突出头部企业招引、贸易平台搭建、贸易业态拓展、贸易便利化生态构建4个重点,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上合商贸中心,今年与上合组织国家双向投资额将达2500万美元。”李刚说。
构建经贸生态至关重要,上合跨境涉税争议解决工作室就是一项创新做法。“跨境税务是大多数跨境企业的‘痛点’,如果不熟悉东道国税收政策,很有可能吃‘哑巴亏’。”胶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河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跨境涉税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和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为跨境经贸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我们在多个国家有境外投资项目,面临国家间不同税制对接和具体税务处理差异的挑战。上合跨境涉税争议解决工作室的国际税收专家帮助我们向投资地提出了享受协定待遇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申请,减免了400余万元税款。”中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启荣说。
李刚表示,上合示范区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目前已落地实施35项富有上合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今年,将围绕‘痛点’‘难点’,再开展30项制度创新事项,特别是将在创新金融产品,助力贸易、物流融资和收付汇便利等方面积极探索”。
锚定动力主轴
在位于胶州市胶东镇的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车间,几十台套轮胎生产设备正在调试中。“这是给哈萨克斯坦卡玛轮胎厂生产的全套轮胎生产设备,计划7月份通过中欧班列运过去,将为该厂带去300万套半钢轿车胎、50万套全钢卡车胎的年产能。”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守涛说,为卡玛轮胎厂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他们除将派出技术服务团队外,还建设了远程调试中心,以此提供远程长期技术服务,“我们已在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类似业务”。
“要扭住经贸合作这个根本原点,必须锚定产业链接、企业主体这一动力主轴。”张新竹对记者说,上合示范区正在按照“管委+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统筹胶州上合元素,依托24家头部企业及在建项目,布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产业集群。
企业对此反响积极。在位于洋河镇的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大片的工业厂房已封顶,这个总投资18亿美元的大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450亿元。“我们将以此项目为依托,建设上合国际食品创新中心,一方面依托工业园以3位院士为领军的百人研发团队,另一方面通过吸引更多研发团队在此创业,面向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研发新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及样品。”青岛嘉里食品工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叶广联说。
一些创新模式正在形成。在位于九龙镇的海尔卡奥斯项目现场,诸多旧厂房已被拆除。上合示范区卡奥斯项目总指挥李宝帅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低效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海尔将在此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并打造海尔新城。“更重要的是,海尔将吸引全球一流供应商进入,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将有一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在此落户,打造高端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上合示范区的双向投资将大大提升。”李宝帅说。
一些企业已蹚出新路。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硕大的车间内,30多套辣椒剪柄机摆得整整齐齐。“这是我们6月份要发往国外的设备。”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志敏告诉记者,“通过设备出口,我们赢得了辣椒种植大国的信任,巴基斯坦邀请我们去建设中国辣椒产业园,将研发生产从种子培育到初加工、深加工等多种设备,帮助巴基斯坦辣椒产业全面升级,目前拿地手续已经办完。”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锚定动力主轴,将上合示范区建设成为辐射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技术、人才的汇聚平台,供应链、产业链的耦合平台,经贸合作成果的展示平台,为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场景、样板和范例。”张新竹说。
夯实基础设施
在位于胶州市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形如8个贝壳连体的大型建筑正迅速崛起。这是上合示范区的地标性建筑——如意湖商业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我们要将其打造成全国唯一集中全方位展示上合组织各国经济、产业、文化、艺术、旅游、民俗等要素的博览园,我国政府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双多边交往活动的载体,企业深化同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民众了解上合地区人文艺术的窗口。”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栋说。
在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如意湖商业综合体与上合国家客厅、上合“法智谷”3个载体,上合博览会、“上合之夏”等重大品牌活动,以及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都是其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体系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上合示范区新增12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9个城市。今年1月份至5月份,开行中欧班列357列、增长37.3%。”李刚表示,至2024年,上合示范区将新开通10条以上国际班列线路、10条全货机航线、开设10处海外仓,中欧班列开行量将突破1200列,“未来,我们还要放大‘海陆空铁邮’五港联动独特优势,聚焦建设国际超级港”。
“这些都是重要基础设施。”张新竹说,“上合示范区不能建成又一个开发区,而要打造成以胶州全域为场景,以青岛全域为基底,面向全省全国、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新平台。”
逻辑厘清后,胶州市与上合示范区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设立上合示范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实行“扁平化”管理,以上合示范区为核心,牵引胶州全域资源,建立行政一体运转、干部一体使用、考核一体评价、政务一体服务的“四个一”全域统筹一体运转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胶州市同频共振、互相赋能、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是软性的基础设施,只有理顺了才能保障整个平台的顺畅运转。”张新竹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