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坚持以突破核心技术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17 11:03: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坚持以突破核心技术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

  ——湖南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调研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5月31日,湖南长沙,细雨如丝,小荷初绽。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挖机整机安装,回转支承中央接头安装,行走马达,驱动轮安装,下车液压管路安装,履带安装……四面八方的设备、仪器都在运转,却乱中有序,衔接顺畅。

  原来,车间里有一个看不见的“神经中枢”——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订单快速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工位。工人完成操作后,在操作台上按下“报工”按钮,半成品便会自动传送至下一个工位。

  在这个“智慧车间”,大约每隔12分钟就能有一台挖掘机下线,全过程有条不紊、高效安全,体现出智能制造的巨大魅力。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市考察调研时,察看了山河智能生产车间的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对他们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近两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县区块长沙经开区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夯基础、搭平台,优生态、强攻关,链资源、促转化,努力探索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之路。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就此深入长沙经开区开展调研。

  创新发展如何由被动变主动

  重400余吨,高40多米,需仰视才能看清全貌。在山河智能生产车间旁的水泥坪上,几台“巨无霸”静静地挺立于此,这是2022年1月份下线的SWDM1280旋挖钻机,更是助力众多国家超级工程的重要利器。

  随着国家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市场急需成孔质量好、施工效率高的超级旋挖钻机,而原有的桩基础施工设备难以满足超大直径深孔嵌岩成孔的要求。“正是在此背景下,这款‘超级旋挖’应运而生。”山河智能挖掘机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文祥说,“市场的选择,是基于品牌的魅力;品牌的魅力,是基于创新的实力。”

  “这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创新,与此相反的是跟随式、仿制式的发展。”山河智能创始人、原中南大学教授何清华认为,变被动为主动,方能由跟跑到领跑。

  从1999年依靠创新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起步,到如今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山河智能凭借的是“先导式创新”这一核心理念。

  一直以来,“先导式创新”如同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让山河智能日益耀眼。尤其是近两年来,山河智能推出了众多“超级装备”,如全球首创的引孔式钻机、引孔式静力压桩机、全国首台纯电动智能挖掘机等创新产品。2021年,SWCH980-260M超级桩架首发韩国,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山河智能还积极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高端装备的融合创新应用,在管理、研发、生产、产品、施工、服务等多维度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并取得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

  “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挖掘机是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板块,作为工程机械中的明星产品,占据市场绝对主流地位。”山河智能基础装备事业部总经理朱振新向调研组详细讲解了这款“超级旋挖”的情况:最大钻孔直径可达7米、钻孔深度超过170米,全装备最大行走重量达到470吨……主要技术参数指标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并开创性地解决了所有超大型装备面临的共同难题——现场拆装问题。

  装备制造,乃国之重器,核心技术正是支撑企业在同行竞争中头角峥嵘、“问鼎”市场的制胜“王牌”。纵观全球工程机械发展历程,市场规模的扩大带动设备销售趋势的上扬,而全球工程机械头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如同“神仙打架”,强大的核心技术就是绝对优势。

  2022年1月到4月,山河智能面向全球发布了8款地下工程高端装备,多款为行业首创、世界领先。这正是山河人坚持先导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而交出的阶段性答卷。

  “敢为天下先”,“敢”是无畏勇气,“先”是创新争先。我们通过走访深深感到,在长沙经开区,创新已根深叶茂,从龙头企业到中小企业,都坚持以创新为抓手,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惊艳亮相。2021年,三一集团、山河智能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明和光电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天河国云获批全省首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广汽三菱研发中心、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在2021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长沙经开区的和信安华、兴芯微、地球仓、中科恒清等4家园区企业参赛项目获评长沙赛区优秀奖。

  “专精特新”是如何实现的

  长着一对萌萌的“眼睛”,通体洁白,造型新颖,这便是来自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小车。在长沙经开区科技新城内,总会看到小巧玲珑的无人配送车在路上行驶。遇到行人和车辆,它们会自动减速避让。

  2022年5月,行深智能派出100台无人车驰援上海抗疫。完成了社区、医院等无接触配送,不仅降低感染风险,也提高了运输效率。

  能够在无人驾驶技术及智慧物流产品供应商群体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行深智能靠的是强大的研发能力。行深智能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谭筠介绍,在这家公司,研发人员占到内部员工一半以上,公司拥有20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国内发明专利7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

  行深智能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深耕细作,也反映了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新月异。日本《东京新闻》近日发表题为《中国无人驾驶技术领先世界》的报道称,在研发竞争中,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双双走在世界前列。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奋起直追的身影,以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真实写照。

  “这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治疗糖尿病足,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是视网膜色素细胞,用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这是羊膜干细胞,治疗女性卵巢功能减退……”在源品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春兵带我们参观实验区域时,指着桌上的细胞标本如数家珍。

  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人类生物资源储存、细胞生物技术研发、细胞产品生产制备及细胞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生物科技研发的高科技企业。调研组行走于源品生物科技的实验区域、生产区域,洁白静谧的空间给人以强烈的未来感。

  在这个占地200亩的生物科技园,创新作为发展的底层逻辑而存在,并发挥着强大的成果转化能力。2020年春天,为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源品生物科技公司迅速开展科研攻关,并与合作医院处于临床救治一线的医生共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新技术和临床治疗方案,先后为湖南、湖北多家医院无偿提供了18批次、51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救治了19位重症、危重症患者,为抗疫贡献了科技力量。

  2021年10月,源品生物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申报的“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项目通过国家卫健委备案审批,是国内首批获审批通过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项目。2022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公布了《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2年)》,源品生物“基于C2M的细胞治疗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抢先布局,果断落子。这是创新与发展中“知行合一”的体现,也是长沙经开区各企业的共识。

  一台1立方米的集成医疗制氧设备,就可以满足一栋别墅的供氧需求,几个睡袋式的氧舱,人在里面可以得到质量极高的睡眠。卓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刚介绍,这种集成医疗制氧设备最大的科技魅力还在于,它可以替代目前长期沿用的瓶装氧,以解决瓶装氧不安全、不便捷、不经济、不可控的缺陷。同时,通过公司提供全网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服务,对采用了集成医疗制氧设备的医院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快速反应与就地化服务。

  目前,公司已服务全国400多家医院,高标准完成川藏铁路、珠峰定日机场、高原部队等多个重点供氧工程。同时,产品批量销往美国、法国、波兰、印度、阿富汗、孟加拉国、缅甸、秘鲁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

  如果说大型企业对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起到的是引领作用,那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起到的就是支撑作用。作为最广泛存在的企业群体,他们要想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活下来并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两把刷子”。长沙经开区引进来的企业中,就有不少这种规模虽不算大,但潜力却不算小的“专精特新”企业。

  73平方公里,数千家企业在此排兵布阵。目标清晰、眼光前瞻、极具竞争力,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这是调研组在长沙经开区调研走访后得出的结论。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几点启示

  一隅起步、“花开”全球,破浪前行、奋楫争先。面向未来,探索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既要有科学蓝图,更要有总结提升。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找到了一些答案和启示。

  启示一:科学谋划引领建设全局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科技创新成果,源自“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接续奋斗。

  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如何避免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现象?秘诀在于自始至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工程,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政府与市场、合作与自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谋划近期、中期、远景目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顺应产业数字化大趋势,提前谋篇布局,大力加强数字新基建,通过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赋能,为科创企业提供普惠性前瞻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要以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构成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引导企业围绕“卡脖子”技术、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前沿颠覆性变革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启示二:坚实底座支撑巍峨大厦

  万河之水始于源,参天之木立于根。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不能图省事、走捷径,而要真正明白“地基深度决定大厦高度”的道理,做到早部署、大投入,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要以需求为牵引,探索建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积极搭建起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桥梁,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在种业、计算、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应用数学、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鼓励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理论、技术原理研究和前沿方向探索。

  要依托重点核心骨干企业,探索建立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引导紧盯科技前沿,瞄准“卡链处”“断链点”,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宁坐板凳十年冷”的坚守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怀,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勇攀科学高峰,努力实现科技创新的惊人一跃。

  基础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寂寞长跑。只有不断加固的基础研究底座,才能真正掌握“掐命门”“杀手锏”“反遏制”的颠覆性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飞跃。

  启示三:持续投入集聚资源要素

  新型产业往往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原创技术。

  科技创新不能只盯着“赚钱”,而要舍得“花钱”,更要花得“大方”“聪明”,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结不出“金果子”。有了科技资金的支撑,才能带动各类要素源源不断涌向科技创新领域,让科技型企业“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才与产业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相得益彰。要以真金白银、诚意满满的暖心举措,围绕重点产业塑造政策优势,依托高端人才塑造团队优势,利用幸福城市塑造生活优势,提供贴心服务塑造情感优势,推动形成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为核心的人才“金字塔”,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启示四:良好生态孕育丰硕果实

  如同种子萌发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生态链的各个环节。

  要把人才、企业、机制等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看得更重、谋得更深、抓得更紧。持续优化扶持政策、平台经济、科创资源、应用场景、人才支撑、营商环境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始终坚持产业链和创新链共融共生,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政策、平台、服务商三大抓手,与企业形成“创新合伙人”关系,推动新技术在企业的创新应用。

  要着力建设5G智慧政务大厅及管理系统,让政务更智能。注重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区块链+行政审批”线上综合审批视窗,让数据更融通。加快推出可视化、互动式5G云视频咨询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大力支持工业地产建立企业服务站,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

  长沙经开区的实践充分证明,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立下愚公志,用好组合拳,打好攻坚战,定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交出自主创新的优秀答卷。

  (调研组成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周湘智、李泰至、唐小兵,光明日报记者龙军;执笔:周湘智)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