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步发展中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者:涂圣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任何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无法回避农业现代化问题。但是,一个国家具体走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什么方式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往往由其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决定。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的“串联式”来推进现代化不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我国必须依靠“并联式”发展同步推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彼此依存、互为支撑。如果将工业化看作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过程,则农业现代化本身就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但如果将工业化狭义理解为发展制造业,就容易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彼此分割而难以同步推进。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提取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发展,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客观地看,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使农业现代化受到一定影响,这是由当时我国国情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关系逐步调适,并朝着更加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加速了农业现代化步伐,同时改革效应不断扩展,乡镇企业成为生机蓬勃的经济新生力量,农村工业化由此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源源不断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低成本的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工业化加快发展,反过来又为农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要素循环、商品交换更加顺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有效协同的局面加快形成。
当前,我国正在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农业现代化的势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断蓄积后,随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入加速推进阶段。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一个关键着力点是优化产业部门之间的要素配置,特别是将工业化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物质装备、社会化服务等工业化成果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中,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率。此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很大发展潜力,多功能性开发也有很大空间,要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协同发展的有效结合点。通过加强融合主体培育、有效市场建设、基础服务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促进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城镇化相互协调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是一个普遍性的趋向。如果就此认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甚至认为城镇化会消灭农业农村,又或农业农村将越来越不重要,就难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谬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即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我国仍会有大量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这决定城镇化建设不能以荒芜的乡村、萎缩的农业为代价,推进农业现代化也不能通过简单地限制城镇化发展来实现,二者应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现实地看,如果依然延续传统城镇化模式,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不断汲取农业资源要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也很难协调起来。为此,必须加快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型。高质量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强的共生关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超小规模经营且面临资源紧约束条件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如果城镇化质量不能加快提升,农业人口无法有效转移、有序落户,就很难腾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空间,农业边际产出和收益就难以提高。同时,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保障,高质量的城镇化也很难推进。无论是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还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三农”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都极为重要。
当前,促进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核心依然在优化人地关系,实现城乡人口流动与土地权益流转的高效匹配上。一方面,完善“人地挂钩”相关政策,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城落户,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另一方面,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让更多人才投身农业。此外,发挥县城作为城乡融合纽带的关键作用,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为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重要载体。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主要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完成农业现代化后才进入信息化阶段,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阶段就迎来信息化大发展,这为其赶上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提供了重要动能。回望历史,前几次科技革命最先引发工业体系的颠覆性变化和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巨大转换,然后再向农业农村领域传导、渗透。与此不同,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时空距离,让乡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几乎同时、同步享受到技术进步红利。
从实践看,当前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千百年来我国传统农耕场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促进了农产品供需精准匹配。甚至在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方面,信息技术也展现出积极作用。反过来,农业发展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从两个层面进一步拓展。一方面,只有在促进农业实体要素变革的情况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释放出巨大生产力。为此,应加强数字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的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普及应用,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素质素养,促进农业资源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时间上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数字时代的生产力需要数字化生产关系与之匹配。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革新农业生产关系。比如,依托电商“反向定制”等塑造农业生产组织新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总体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世界范围内,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农业现代化也达到相当水平,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国家,没有一个真正实现现代化。只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才能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