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爷爷、爸爸的足迹 部分农民工子女报考相关专业接棒父辈
“我的理想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踏着爷爷、爸爸的足迹,将来学有所用……”
部分农民工子女报考相关专业接棒父辈
阅读提示
多所高校公布专业录取线,土木工程类专业报考遇冷是较为明显的现象。土木工程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领域,也曾一度是高薪热门专业。对此,记者采访多位农民工及其子女发现,父母的就业经历对子女专业选择有一定影响,不少农民工子女主动报考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以更高水平、更专业的技能接棒父辈的职业。
近日,高校录取工作接近尾声,从已经公布的各校各专业录取线来看,土木工程类专业今年的投档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成为一些名校招生排名“垫底”的专业。一时间,土木工程专业报考遇冷受到诸多关注。
土木工程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领域,也曾一度是高薪热门专业。对此,《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多位农民工及其子女发现,在父母就业经历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女对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内容更为熟悉,也充满感情。因此,他们中不乏主动报考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人,以更高水平、更专业的技能接棒父辈的职业。
从迷茫到理解父辈的工作
7月下旬,多所高校公布专业录取线,土木工程类专业报考遇冷是较为明显的现象,部分知名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还与计算机、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拉开较大差距。然而,来自广西的小张却十分坚定地报考了广东一所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并于8月初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爸,妈,我被录取了!”查到录取状态的这天,小张给正在中铁大桥局莞番8A标项目部工作的父母打去电话,激动地告诉他们这一喜讯。事实上,从迷茫到坚定,小张也经历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
高二那年,出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压力和对未来就业的迷茫,小张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父母便趁着暑假将他带到工地团聚,找机会沟通。父亲老张这才知道他是不希望父母那么辛苦,想早早出来赚钱。了解到儿子的想法后,老张感到很欣慰,也教育他“学习才是真正的捷径”。
“我还在工地遇到了一位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他见我这么小就在工地打工,就开导我,我才了解到做施工也需要那么多的专业知识支撑。”小张说,管理员的一番话让他感受到了“平地起高楼”的建设成就感,对架梁建桥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想要专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来求知求解。
来自老工人的指引和传承
对同样是今年高中毕业的周静楠来说,能和父亲周成超在同一个专业领域学习工作,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今年44岁的周成超,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供电所外线班的线路运维工人,其父亲也在家乡供电所干了一辈子的线路运维。
自记事起,周静楠就经常听妈妈讲爸爸登铁塔、抗冰雪的故事。家里没有玩具,反倒是四处摆着钳子、起子、扳手之类的电工器具。爷爷给左邻右舍解决用电故障时,周静楠还能在一边帮忙搭把手、递工具。
今年高考结束后,一家三口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了讨论,最终决定报考湖北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想扎扎实实学一门农电技术,像爷爷、爸爸那样,毕业后回老家做农电工人。”周静楠说。
已经和父亲同在螺旋钢管厂工作的周鹏飞,对老一辈工人们的技术和品格更是耳濡目染。周鹏飞的父母均是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的普通工人,父亲周玉军是螺旋钢管厂的一名主管技师,母亲钟存蓉是物流中心的一名天车工,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的周鹏飞则当了一名钳工,负责设备维修工作。
刚进厂时,周鹏飞每天跟着师傅巡检、紧螺丝、换油管,觉得既枯燥又乏味,心思很快被父亲看了出来。父亲对他说:“学一门手艺,不仅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还要主动做到学、看、问,才能有所提高。”
父亲的话触动了周鹏飞,他白天紧跟师傅,在边学边记、边操作边总结中逐渐入门。晚上回到家,他主动向父亲请教作业时遇到的问题,父亲也将各个设备的原理、结构、维修要点和数十年工作经验悉数传授。通过不断的学习,他逐步掌握了基本功,主动承担起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先后取得维修钳工职业资格证、特种设备作业证。
在环境变化中谋求进步
谈及土木专业报考遇冷,现已是中国一冶中层管理者的孙卿辉认为,关键在于事在人为。2006年7月,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农村的孙卿辉以土木类专业毕业生身份进入中国一冶,当时很多人也不看好他的职场选择。“后来企业经营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带来了发展机会。”孙卿辉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仅凭一时一事选择要从事的专业,未免太片面。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都离不开交通先行。”对于报考土木工程专业的小张而言,土木专业招生遇冷并不意味着行业价值被否定。身为钢筋工的父亲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他说:“儿子以后读了大学,学了专业知识,可以进入项目部当技术员、管理员,那是用技术说话的,和我干力气活不一样。”
选择农村电工职业的周静楠,也正是看到了农村电工就业政策的不断利好。2021年9月以来,湖北省农村供电所的“农电工”称谓变为“供电服务职工”,同时农电工学历、技能等级开始与工资挂钩,农电工也和国家电网职工一样可以参与“工匠”的评选,还有机会被供电公司聘为乡镇供电所副所长。
“爷爷那一代,既要种地,还要走村串户抄电表、巡线路;爸爸这一代,抄表实现了自动化,配电线路和设备的智能化也开始普及;等我毕业以后,将是更智慧、更先进的农村电网。”周静楠说,“我的理想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踏着爷爷、爸爸的足迹,将来学有所用,顺利回到农村供电所服务乡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