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曹县还能火下去吗
一年前,您或许不知道曹县在哪里,但如今,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位于鲁西的山东菏泽市曹县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迅速走红。经济日报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出圈”一年多来,曹县自带流量备受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也乘势而上:当地首条高铁开通8个月来,助力传统电商特色产业开启发展新速度;今年上半年,共引进投资220亿元,在培育大体量、高产出的新产业集群上也跑出了发展加速度。爆火背后,曹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到底怎么样?突然火了的曹县能否保持“长红”?
这里“触网”很久了
2019年7月起,一位名叫“大硕”的短视频创作者通过网络喊麦的形式,让“山东菏泽曹县666我们勒宝贝”这句话在小范围内火了起来。2021年5月,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发布的含有“曹县666”的视频引发全民模仿潮、造梗潮,曹县算是彻底“火”了。
曹县在哪儿?曹县位于鲁豫两省交界处,历史悠久,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人,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是著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木艺之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曹县安蔡楼镇、大集镇、阎店楼镇,部分村民以创作影楼布景和制作摄影服装为业,推着自行车把产品销往周边城市的照相馆。由于客户分散、需求量小,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这些产品插上了翅膀。
安蔡楼镇火神台村党支部书记魏相安告诉记者,“2003年到2005年,村里一些年轻人接触到了电脑,开始在网上卖摄影服、摄影布景画,收入十分可观”。2008年,大家开始关注“淘宝”这个新生事物,在安蔡楼镇开网店的人越来越多,产品也从影楼用品发展到演出服、汉服等。如今的安蔡楼镇是全国淘宝村最多的镇,37个行政村全部被评为淘宝村。
“过去,我一年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除去开销所剩无几。”任庆生是曹县大集镇丁楼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大集电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听说在网上开店铺可以赚钱,就凑了1400元买了一台“大头”电脑,于2010年在电商平台注册了店铺,售卖影楼摄影服装。店是开起来了,但最初5个月没卖出一件演出服。就在任庆生准备接着外出打工时,他接到来自东莞的客户咨询,第一次卖出了自制的46套演出服,挣了近2000元。任庆生开网店的热情高涨,也带动村里很多年轻人学着开起了网店。如今,丁楼村从事淘宝生意的有300余户1000余人,全村有网店4500个。“去年,丁楼村电商销售额有5亿多元。”任庆生说。
曹县紧紧抓住了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曹县以“草根创业、农民致富”为核心,电商平台赋能,服务型政府推动,逐渐形成了“一店带一户、一户带一街、一街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全县”的曹县电商发展模式;并坚持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激活市场要素,培育良好生态,持续推进电商发展。
“曹县淘宝村目前已发展到168个、淘宝镇19个,电商企业5500余家,网店6.6万余家,2021年曹县网络销售额突破281亿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宝村集群’。”曹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表示。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借助电商迈开发展脚步的曹县正在逐渐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这也成为“出圈”爆火后的曹县有信心实现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
汉服行业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需求的提升,汉服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对象。安蔡楼镇王善庄村村民张电胜可谓曹县汉服行业第一人。“2015年,我偶然看到了《重回汉唐》视频,被里面汉服的材质配色、精美纹饰深深吸引,便想尝试做汉服。”张电胜告诉记者,初涉汉服行业,他在打版、找布、印花上没少犯难,用时1个月才在广州找到合适的布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半年时间他的汉服产品就供不应求,第一年营业额就达1000多万元。
张电胜的成功带动了村里不少人学着转型。2019年,大集镇胡楼村返乡创业的胡春青也开始转型做原创汉服。他带领辰菲服饰入驻当地为助推电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而建设的e裳小镇,开设了博士工作室,建设了首家集AI体验、直播展销、定制服装于一体的汉服体验馆。
如今,曹县的汉服产业越发红火,形成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辅料辅具、体验展示、网络营销等完整的汉服产业链,并呈现出迭代升级、裂变发展的势头。目前汉服上下游企业有2186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70%,网店12797个。在各电商平台,曹县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2021年销售额达40亿元,成为我国汉服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曹县正在努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集散中心,以及全国最大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其中,棺木、牌位、佛衣3种工艺品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棺木产业集群。如今,曹县每年出口日本、欧美的棺木达100多万副。生产棺木的曹县云龙木雕公司董事长蔡秀芳介绍,30多年来,他们从接外贸订单发展到利用电商渠道销售,年产值从300多万元升至1.6亿元,员工从50多人增至500多人,成为国家级非遗“曹县木雕”传承单位。
对于曹县来说,棺木只是木制品产业的一小部分。木制红酒盒、智能家居用品等木艺产品才是曹县“触网”的重要产业支撑,目前已形成以镇街为基础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市场主体十分活跃,形成了千亿元级产业规模,带动了42万人就业。
“坚定不移推进电商扩面提质,持续擦亮网红名城名片。”曹县县委书记赵福龙表示,曹县已经基本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中国原创汉服产业集群、全国最大的木制品产业集群、曹县农特产品产业集群四大电商产品产业集群,“网红”基因强大。
怎样保持实力“长红”
褪去“网红”滤镜,面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优势不太明显,人才政策、创业环境有待优化,工业体系不健全等一道道现实考题,曹县怎样才能保持实力“长红”?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做强电商仍是重要的选择。
曹县万亩荷塘米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哲瑜是魏湾镇人,老家紧挨着黄河故道。2013年,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的他毅然返乡创业,依托魏湾镇紧靠黄河故道湿地公园、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稻、莲藕种植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于一体,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新路子。“我们生产的大米、荷叶茶等是‘曹献优品’县域电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批授权产品。”张哲瑜说。
为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曹县利用自身电商优势,专门打造了县域电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曹献优品”,进一步提升了曹县农产品的影响力。数据显示,首批24家获得“曹献优品”授权的企业一季度销售额平均增长20%。在前不久公布的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中,曹县位列第92名。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模块,曹县正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行业应用和国际化进程,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正积极推动农产品、工业品上行“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培育10个化工、轻工、机械、家居等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网上现货交易,力争1年内完成“百企触网”目标,实现“全民触网、全企入网”,把“曹县电商”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我原来是一名家庭主妇,自从干起物流服务站,每天都有1000件以上的分拨量,从早忙到晚,收入十分可观。”大集镇北街村级物流服务站站长赵蕊告诉记者。为提升物流配套服务能力,曹县整合了“四通一达”五家快递公司,组建曹县电商物流公共服务中心,两条分拣线日处理进出港快递包裹60万件。形成了县级电商物流中心、镇级电商物流站和村级服务站深度融合的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
点燃发展引擎,离不开厚植营商沃土。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曹县建立反向评价发挥正向效能机制,邀请60位企业家对33个公共服务单位和机构实行反向投票,对评价高的单位进行表扬,对评价差的单位开展专项整改。他们还对标国内最高标准、最优水平和最佳实践,出台《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针对纳税、获得信贷、政务服务、减税降费、包容普惠创新、法治保障等21个领域,出台186项具体措施,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服务原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为此,曹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建设曹县维权中心的申请。2021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中国曹县(演出服装和林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目前已经建设完毕,等待验收。记者了解到,这样的维权中心在全国只有28个,成功让曹县的专利申请办理时间由180天缩短至10天。
电商产业发展初期,曹县产品的原创性较差,且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支撑,这些都制约了电商产业发展。“十几年前,我的主要工作还是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则是想尽一切办法,出台优惠政策,把当初送出去的人再请回来。”曹县返乡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蓝凯感触很深,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就业,促进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曹县下了一番苦功夫,先后出台《曹县支持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实施曹县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的意见》等,提供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费减免、子女就学等诸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曹县籍优秀人才回乡发展,通过深化政策激励机制,为创业创新赋能。
凭借一步一个脚印,曹县正努力让“网红”变“长红”。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