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开讲 杨利伟带领孩子们“遨游”太空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你们一起学习。”9月15日,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启动,秋季学期“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开讲。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来到中国科技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各地科技馆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的航天主题科普课程。
杨利伟从航天的历史讲起。他介绍,中国人不仅发明了火药和火箭,也是第一个试图用火箭飞天的民族。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被确定下来。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其中前两批航天员主要来自空军飞行员队伍,第三批航天员的来源则更为广泛,不仅有驾驶员,还有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我相信,未来有一天,你们中间也一定会有人加入航天员队伍中来。” 科学课上,杨利伟还分享了航天员训练的艰辛。
“我们现在看到,航天员在天上可以自如地行动,背后其实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杨利伟从自己的经历说起,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求过载要达到8个G,“8个G是什么意思,就相当于8个自己压在身上。”杨利伟打了个比方,“训练的时候,脸都是会变形的,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往下流。”中性浮力水槽训练后,很多航天员吃饭时都拿不起筷子。“虽然航天员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但是我很荣幸自己的梦想能与祖国的需要相重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在太空中是否有时差?载人航天工程对普通人生活有什么影响?能不能发明一个产生重力的机器?……杨利伟还与各地的孩子们互动交流,通俗易懂又不乏趣味的解答赢得一阵阵掌声。
中国科技馆表示,该活动为本学期“科技馆里的科学课”院士科学人文课首场活动。未来,将有更多的科学家、科技教师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
(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