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用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22-11-02 10:29:00来源: 人民日报

  “没想到幸福生活来得这样快!”

  蒋 巍

  2019年9月,我带上一个小台灯,从北京出发,历经陕西、新疆、贵州、上海、黑龙江……整整一年半的万里行,完成30万字的《国家温度》等作品。一路翻山越岭,进村入寨。在陕北高原睡窑洞,听老乡讲荒山野岭怎样变成绿林;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车抛锚了,没水喝,帽子也丢了;在新疆和田乡村新居,和维吾尔族兄弟们一起吃烤串;在黑龙江,上炕盘腿一坐,和乡亲们吃大葱蘸酱,聊脱贫致富……乡亲们脸上阳光般亮堂的幸福感打动着我,吸引着我。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大家都看得到,作家的使命就是把这一切记录下来,留下历史的见证。我一直记得在贵州铜仁采风期间,一位迁入新居的农妇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没想到幸福生活来得这样快!”(作者为作家)

  为大众的文学道路永远宽广

  梁晓声

  50岁以后,我经常问自己——文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边创作一边问,总想给出最满意的答案。问来问去,又回到了“文学即人学”这一理念。

  大众者,最大多数之人也。以文学的品格,呈现这一部分大众的人生给另一部分大众看,使大众更加了解大众、理解大众。怀着这种想法,《人世间》之后,我又出版了两部以80后青年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命》与《中文桃李》。今天,大众所包含的人群可谓广也,大众具体的人生故事,亦可谓丰富多彩。因此我觉得,为大众的文学道路永远宽广,与“做时代的书记员”相得益彰;大众在时代中,时代赖大众的进步而发展!(作者为作家)

  书写最熟悉的生活

  陈 彦

  怎样才能写好纷繁多姿的现实世界?我的经验是,只有经过自己反复咀嚼过的生活,才可能从中提炼出有价值意义的情感与思考;只有在生活中浸泡久了,揉得熟了、揉到位了,才可能产生独异于他人的发现。不仅是发现新的题材、故事,也会发现新的人物、新的精神光亮。从长篇小说《西京故事》到《装台》《主角》《喜剧》,我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命运,在一群群普通人身上倾注着心血。每个人的生活,一旦全面、深入地打开,都是很有意味的世界。思考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在思考我们的时代。作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写出人们身上所承载的时代信息,让读者从中发现自己,从对生活价值的坚守中获得不息的向上的力量。(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记录乡村的划时代巨变

  陈毅达

  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农民电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世界的互联网……中国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为文学提供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广袤田野。当代乡村生活的新鲜感扑面而来,用老眼光、老观念来看待和观察,怎么会有新发现、新灵感?我创作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就是把自己对过去乡村的记忆积淀和对今天乡村的新鲜感知,全都融于一个海边村庄的变迁。

  今天的乡村书写已成为对作家时代意识、创作意志、文学视野和艺术水平的综合考验。发现新典型、塑造新形象,是新时代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用累累的文学硕果,记录乡村的划时代巨变,让我们的文学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检验。(作者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

  发挥文学共鸣共情的力量

  晨 飒

  网络文学在与时代的相遇中,获得自己鲜明的艺术品格:想象瑰丽、创意涌流。但想象再天马行空,也需要有现实支撑。将网络文学善于创新的品格,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厚重传统连通起来,这是我创作工业题材网络小说《重卡雄风》的初衷。

  这次创作让我真切认识到,网络文学可以承担起记录时代的重任。时代的土壤、生活的召唤,给予文学创作不竭的力量。我是个工业迷,又成长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一次与卡车制造业朋友的交谈,让我下定决心从重型卡车制造业的视角,反映新中国工业化的筚路蓝缕和辉煌成就,用技术发展的历史映现改革开放的步伐。生活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见微知著、共鸣共情的文学力量。(作者为网络作家)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