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里有没有“奶”,为何成了一个问题
作者:王钟的
奶茶里有没有“奶”?这似乎不该成为问题,但消费者购买饮用奶茶时却不得不关注。不久前,某平价茶饮品牌正式预披露招股书,其中公开了一项年产10万吨植脂末的计划,意外地引发关注。有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18家奶茶品牌的工作人员,8家表示奶茶中使用了植脂末,9家宣称用的是鲜奶,1家不清楚。
植脂末是一种仿乳制品,也被称为“奶精”。公众担忧,植脂末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奶茶行业,是否会损害身体健康。有专家表示,生产植脂末会经过一个油脂加氢的过程,如果不能够完全加氢,就会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当然,消费者也无需过于担忧:随着植脂末加工工艺的进步,基本能让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达到国家标准所提出的“零反式脂肪酸”的要求。
奶茶里没有奶,而是用植脂末替代,不管其是否有碍健康,这种名不符实的做法,还是出乎很多消费者的意料。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观念里,奶茶里含有奶的成分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可事实上,并非每一家奶茶品牌都会使用牛奶,甚至使用鲜奶已经不是行业的主流。
企业使用植脂末的主要理由,无非是降低生产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成为企业取得优势的主要方式。在更低的价格下,使用鲜奶作为原材料极大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受这种行业生态影响,植脂末就成了许多奶茶品牌不约而同的选择。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成分或者配料表等信息。如果是预包装的奶茶产品,正规厂家一般不会隐瞒使用植脂末情况。但是,很多消费者并没有仔细阅读配料标签的习惯,很多消费者以为自己喝的就是含“奶”的奶茶。
更关键的是,对于市场上流行的现制奶茶产品,法规并未提出注明成分配料的要求。自然,商家也乐于在这一点上打马虎眼,很少主动告知消费者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很多情况下,只有消费者主动询问,商家才会告知究竟使用了鲜奶还是植脂末。而且,这种告知是否真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及经营服务人员的自律。
知情权的模糊,导致选择权的丧失。尤其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他们选择奶茶产品只能凭借哪家更便宜作决定,而定价更低的奶茶往往使用的是植脂末;另一方面,尽管定价较高的奶茶有可能使用鲜奶,但如果奶茶行业不建立更加透明的生态,高价产品同样可能陷于无序竞争,也可能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据报道,上海市消保委曾在检验中发现,有奶茶品牌反式脂肪酸超标。
尽管适当合理使用植脂末,成为食品行业的普遍做法,但植脂末不是奶是一项基础事实。奶茶厂商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比如,对于预包装的奶茶,应当以更明显的方式标注使用植脂末还是奶,而不是“藏”在小字标签里;而对于现场制作的奶茶,可以在店内招牌、菜单上明确标识具体产品所用原材料情况,尽最大可能尊重消费者知情权。
而在广告宣传上,更要防止厂商“挂羊头卖狗肉”,用“鲜奶”来宣传使用植脂末的产品。有的产品同时使用鲜奶与植脂末,但以植脂末成分为主,这就要防止企业夸大其词,将其产品包装成“100%鲜奶”。总而言之,知情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企业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消费者的这项法定权利。只有对消费者负责,对公众健康负责,奶茶企业才能不断提质增量,取得更长久的发展。(王钟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