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炒香”预制菜(人民时评)
上海出台方案明确预制菜准入条件,颁出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广东将预制菜发展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培育壮大预制菜等新业态;河南实施冷链食品、休闲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升级行动,打造预制菜生产基地……近年来,预制菜消费需求旺盛,年产值保持20%高增长率,经济效益较好,产业加速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产业引导,强化政策扶持,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章节,专门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所谓预制菜,是指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对于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带动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预制菜的火热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生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定量化生产,精算出营养素含量,支持多样菜谱搭配,适应了个性化营养需求。同时,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初级品向卖制成品转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发展迅速,产品分类多样、品种繁多,且产业发展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但目前预制菜行业管理主要参照食品相关标准,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等安全风险。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代表委员纷纷“支招”:“明确预制菜的概念,科学界定预制菜的涵盖范围”“围绕预制菜全产业链建设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出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由此来看,加快预制菜行业质量标准建设,逐步形成覆盖预制菜原料、加工工艺、包装标识、微生物指标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已成社会共识。
从“菜园子”到“菜盘子”,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撑。预制菜向前端延伸可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可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必须加快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精细化综合加工、体系化物流网络、品牌化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引导预制菜产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布局,建设预制菜原料基地。有条件的地方,要集聚要素、集合功能、集中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发展多种预制菜产品。
让预制菜一直火下去,不仅要让食客们吃得更香,还要让农民们尝到甜头。预制菜原辅材料的订单采购量平稳,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龙头企业、加工产业园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更多更好地分享产业发展红利,预制菜产业一定能够行稳致远,实现更大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