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供给(话说新农村)
“我喜欢我的庄稼,苞谷麦子土豆,我热爱我的土地。”这句话出自前段时间出版的一本《田鼠大婶的日记》,书的作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春、立夏、秋分、冬至,每天记上几百字,一天一天串起来,就成了农家生活的原生态实录。用农家的话,记录农家的事,语言虽然没那么精致,但读起来格外顺溜。乡亲们读来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生活,城里人读来也被唤起浓浓的乡愁。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同样也要富足。应当看到的是,现在一些乡村里,农民们吃喝不愁,住房、上学、就医有保障,但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闲暇时光的娱乐活动不是看电视、玩手机,就是打麻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不仅口袋要比过去更鼓,脑袋也要更加充实,必须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来提振乡亲们的精气神。
让乡亲们的精神生活更富足,需要更多的乡村文化载体。就像这本《田鼠大婶的日记》,记录乡亲们熟悉的日子,讲述乡亲们身边的故事。朴实的讲述让乡亲们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春风化雨般丰富了乡亲们的文化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智”长“志”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河北阜平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贵州台江县的“村BA”篮球赛,之所以备受关注,恐怕都与源自乡村、更容易让乡亲们产生文化认同有关。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广袤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今后要不断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更多的文化“土特产”活跃繁荣乡村文化市场,让乡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乡亲们既是受益者,同样也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和各类文化活动骨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民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文艺活动、开办学习培训班、组织采风等方式,开阔乡村文化人才视野,提升其文化服务能力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让乡村文化人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愿广袤田野中能成长出更多的乡土文化人才,以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更多源头活水,注入更多新动能。张志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